分享

与雅敬老师对话:探寻陪伴者的意义

 胡艳杰 2025-04-07 发布于河南

今天下午,在雅敬老师的陪伴下,开启了一场触动心灵的探索之旅。这不仅加深了我对 陪伴者的职责”“团队信任的构建”“时刻回归自我” 等问题的理解,也让我收获满满。现在,我想梳理一下自己在这段旅程中的感悟与心得。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陪伴者?在公益读书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无论是引领阅读的老师、组织团辅活动的老师,还是像我这样的陪伴者,我们都怀揣着同样的初心: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大家在这个共同创造的空间里,相互滋养、携手前行,共同收获喜悦、幸福和内心的满足。

身为小组陪伴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在周三共读课上协助小组开展分享、讨论和练习,更要在每周固定的练习时间,为组内成员提供支持与帮助。为,我们需要认真备课、反复磨课、合理分工、及时反馈,并进行全面复盘。

雅敬老师的问题引领下,我意识到,在带领小组练习时,除了营造安全、放松的氛围,还要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去提问,给予对方及时反馈、关注与肯定,让成员在放松、有趣、开放的状态下参与练习,激发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毕竟,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独一无二,每一次分享都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都可能激发出无限的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中的信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是组队时毫不犹豫的彼此选择,是脆弱时伙伴给予的坚定力量,是在不断的磨合与碰撞中依然坚定携手前行的决心。

雅敬老师描绘这样一幅画面: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干上分出许多枝丫,然而它们的根却紧紧相连。

这,就是信任最生动的写照。当信任在团队中扎根生长,它就会化作一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向更远的目标迈进。有了这份深厚的信任,即便“枝丫”会向着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又怎会影响大树的生长呢?

在雅敬老师的陪伴下,我也深刻领悟到 时刻回到自己” 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自我同理,可实际上,头脑的认知与身心的感受往往并不一致。要真正实现 内外一致,就必须用心陪伴自己的每一种感受,看到它,描述它,与其待一会,不要急于跳到 需要” 的层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建立连接。

感谢雅敬老师的一路陪伴,为我开启了探索内心世界的一扇又一扇大门,让困扰我的问题得到了清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