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书中记载:“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本段庄子其实还是解释一个认知之问题。从人道之视角,永远认知不清这个娑婆世界。大鹏站在高处,俯瞰世界,对于世界之认识,依然是渺渺茫茫;芸芸众生,站在低处,更是难以看清这个世界。所谓的世界,大致可分三层:最高层是世界之真相,即终极规律,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触及和感知;其次是人类公共感知之世界,即所谓的公共认知;再次是自己个人感知之世界。后二者,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世间上找不到任何恒常不变之物。生灭变易是万物之本质,无常是世界之真相。无常、苦、无我即是生命之真相,乃世间之本质。世界原本不真实。“这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可是我们却认真了一辈子”。这或许就是芸芸众生终极一生陷入六道轮回纠结不已之关键所在。庄老先生借助一个神怪记载,奉劝众生打破认知之局限,认知真相,破除执念,逍遥自在,达到“万般不入心”之境地。“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悲”,人类之痛苦,一般来自自己所贪爱的、所厌恶的、所恐惧的……其实,众生皆具一颗清静无为之本心,打破心牢,回归本心,方能无喜亦无悲,方得无为无不为。真正的幸福,应源于自己之内心,而籍助于任何之外物,皆是不可能长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