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2025 汪芳心语 很多事情可以不用追求极致的完美,心无压力的时候,结果往往更加出乎意料。 关于坊间流传的“心衰患者只能活5年”、“心衰比癌症可怕”等说法,我本人是不赞同的。虽然心衰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境”,如果能在早期明确诊断,配合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至少那些轻中度的心衰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说到诊断,就不得不说“生物标志物”。 ![]() 什么是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一类生化指标,这些指标在人体内是可以测量和评价的,而且比较敏感。“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或不变,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某种生理或病理过程,从而帮助我们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等。 “生物标志物”多种多样,大都来源于人体组织或体液,可涵盖生理、生化、免疫、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的改变。夸张一点说,掌握了某种特定“生物标志物”,基本就掌握了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衰同样有着自己的“生物标志物”——B型脑钠肽,简称“BNP”。(BNP是目前在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关于“BNP” BNP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维持体内水盐平衡、舒张血管、降血压、改善心功能等。 “心肌张力”是刺激BNP释放的主要因素。当心室压力增加、心室容积扩张时,BNP的分泌也会增多。因此,心衰患者的心脏会分泌更多的BNP,来试图缓解心脏所承受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的BNP明显高于正常值,那就有理由怀疑他的心脏有问题了。 BNP升高=心衰吗? 临床研究显示,BNP总能“成比例”地反映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因此能够非常敏感、准确地反映心室功能紊乱程度,同时也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不过BNP升高,除了提示可能的心衰之外,也不排除肺栓塞、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等其它情况。另外,BNP跟年龄、性别都有关,年龄越大,BNP一般越高,女性也比男性稍高一点。所以,当检查结果显示BNP升高之后,还需完善其他检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 BNP与NT-proBNP 实际上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只是BNP的“前体”,在特定酶的作用下,继续降解为BNP和NT-proBNP,BNP有活性,而NT-proBNP没有活性。 虽然NT-proBNP没有活性,但是在体内的浓度比BNP要高,而且相比于BNP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鉴于以上种种,用BNP和NT-proBNP来“排除”心衰比“诊断”心衰更靠谱一点,相关指南在心衰的诊断中也作了如下推荐: BNP<100ng/L、NT-proBNP<300ng/L时通常可排除“急性心衰” BNP<35ng/L、NT-proBNP<125ng/L时通常可排除“慢性心衰” 临床上即使遇到急性心衰诊断明确的情况,也往往建议检测BNP/NT-proBNP,帮助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 总的来说,BNP和NT-proBNP的动态变化比单次测量值更有意义。如果治疗中两者居高不降,多提示预后不良;治疗后明显下降,则意味着治疗有效,预后也相对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