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藏书报》记者 果佳音 湖南以其承东启西、连南往北的地理优势,更易网罗全国各地的旧书资源。在长沙,以湘江为界的河西地段,众多著名高校环绕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各自鼎立,岳麓山北段山脚下则是居民区,“翰墨轩旧书斋”安安静静地坐落于此:屋内是深不可测的“书世界”,门外是一辆已经上了年纪的收书专用面包车。书店的招牌相当简陋,仅为一块印着店名和收书电话的红色纸板,粘在卷帘门倚靠的赭红色墙柱上。 门市的低调,难掩书店融通古今的内涵与店主丰富的人生阅历。店主毛海洪自称“毛哥”,平易近人,幽默健谈,“书”是他逢人便能言之有物的主题,也是他已入不惑之年仍坚信有事业可从一而终的缘起。 发挥专业所长, 从开发“收书网站”到做旧书主播 2014年左右,在长沙大学城附近的夜市上,毛哥的书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书香前来的人气校内书店都很难聚拢,这一处小小的摊位竟成功吸引到了。“学生们去逛校内书店的主动性是不高的,但是在休闲时间还能花几块钱买到书,其实比网络购书更具诱惑力和性价比。”毛哥换位思考道。 这令他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千禧年初,大家都过得相对拮据,买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毛哥开始留意经济划算的旧书市场,毕业后便在大学附近开了一家旧书店。一开始,店内主营教辅,由于学生对教材及考试用书的需求具有季节性,加上进货渠道不清晰,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和滞销的情况。一年后,这家书店只好作罢。再度出山,毛哥将书店取名为“翰墨轩”,选择从自己喜爱的文史书籍入手,“书店主要面向学生,我的喜好和他们往往不谋而合,只有少数学生会进一步关注版本、出版社等深入的图书信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只卖杂志就能获得几百块钱的利润。他对“好书”的理解分成两个层面:“一是便于盈利,一是值得阅读。”有关后者,随着阅历的增加和阅读品位的提升,他愈发由于名家著书、珍贵批注、不同版本等因素,为一本书的复本“买单”。 毛哥是计算机专业出身,2007年,他在孔网开设同名店铺持续至今,同时开发了湖南地区第一个面向全国书友的收书网站。线上售书与实体经营的思路是不同的,毛哥讲道,实体书店适合销售特价书、畅销书,出货速度很快,而线上就要耐下心来等待有缘人“闻香识书”,侧重学术性与收藏价值。书店一直主营民国时期出版的文史学术类丛书,“比如当时的大教育家王云五所著的《万有文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古籍则少有涉猎,店里有一些清代的线装,不过现在的读者阅读起来是有困难的,因此都挂到网店上(去卖)了。” 近几年,他以“毛哥收书”的身份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不仅做向读者简明扼要推荐书目的“剪刀手”,还成为边售书,边谈书的“旧书主播”。开网店,做直播,毛哥不惧接受新鲜事物,一直保持着处在旧书市场一线的清醒头脑。 历经“潮起潮落”, 乐此不疲奔波在收书路上 “藏书数量每天都在增加,过年期间粗略统计了一下,已经有十万册了。”说起藏书增速这个话题,毛哥的语气很自豪,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他真正想要传达的、些许无奈的现实:每年都有实体书店悄无声息退出市场。十几年前,围绕着长沙大学城如火如荼经营的二三十家新旧书店,都陆续成为历史的回音,若有盘下其库存的可能,毛哥都积极联络过、尝试过。即便需要跨省收书也不例外,今年刚入正月,他收到一则来自云南书友的消息:有一家书店已荒废多年,店主身份不详,其藏书都堆弃在乡下的仓库里。获悉情况后,他火速和朋友包下车,一路颠簸着将这十几吨藏书平安运回。“运费就花了五千块,而且下乡的路实在是不好开。回来之后书籍被厚厚的灰尘遮盖,我们光是打理就费了很大工夫。”遇到的困难多了,但是令毛哥欣慰的是,现在和他一起做事的是他的大学同学:“同道中人,乐此不疲。” 毛哥讲,自己的一天不是在收书,就是在收书的路上,同时还要维系网络运营,仅凭他和妻子以及同学的力量早已不够。疫情期间,他就吃过一次人力不足的亏。 旧书市场的行情与经济走向息息相关,毛哥根据自己的感受回忆道,“2012年是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各种门类的书都有销路,且买卖双方对价格都满意,这种情形维持到2023年初,至今一直是落潮的态势。” 至于原因,毛哥解释道:“疫情期间,大家足不出户,读书、购书兴致渐起。解封后一段时间,网店营业额下降得很明显。”2022年5月的某一天,翰墨轩孔网店铺销量为零,十几年来头一次出现此类状况,不禁使毛哥心里一惊。 当时,毛哥的收书热情并未减退,对价格回落的嗅觉“失灵了”,导致手头大量库存书未能以善价及时卖出。“我们发现后,第一时间对书籍进行了调价,毫无夸张地说价格降了至少一半,心疼得不行。”后来,毛哥在能够维持书店盈利的情况下,招聘了几位员工帮忙打理事务。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疯狂’收书了,先慢慢把现有的卖掉吧!”而电话那一端,毛哥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作“口是心非”:一边逻辑清晰地接受采访,一边整理着上午刚刚收到的一大批书。“昨天还有一位广东书友看到我朋友圈的售书信息,问我收不收他的一批书。我犹豫了几秒,最后还是应下了。” 对他而言,逐利或许已不再是为之焦灼的头等大事,收书也不再是将喜爱之物承接过来、分享于他人的日常流程,从收书过程中邂逅的种种书缘,已然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结缘书香世界, 纸页流转间书友成为挚友 自川西进藏,自驾行遍半个中国,是毛哥在学生时代不轻易与人言说的梦想。没想到十几年后,竟与书斋的忠实读者——自己的学弟一拍即合,为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展开值得铭记一生的画卷。 学弟是比自己年轻十余岁的文艺青年,寒暑假常去支教。2015年暑期,毛哥询问其有何安排,得知学弟想去西藏旅游,遂问之:“坐飞机去吗?那多无聊,我们要不要一起开车去?” 没想到学弟很痛快地答应了。决定后,学弟先送女友前往湘西支教,后连夜赶回,两个年轻且热血的灵魂就此碰撞在一起。他们从长沙出发,途经川渝,领略以布达拉宫为首的建筑群和高原上浩瀚的星空,又北上甘肃,穿越陕西,兜兜转转一个月才回归故里。此时,学弟不仅是毛哥一有好书便会第一时间“通风报信”的书友,二人之间更结下了如战友般并肩而行的深厚情谊。 长沙教培机构的一位老师,嗜书,但对书没有占有欲,常常在读过之后,以折扣价将书出售给毛哥,因此书籍品相都非常好。学弟求学期间用过他编纂的教辅,没想到在翰墨轩淘的书,也有不少出自该老师之手。经毛哥“牵线”,二人之间又成就一段为人称道的书事。 然而,并不是每位读者都能像如上这般相逢志同道合的店主,甚至毛哥会为其所藏之书的境遇深表惋惜。一位湖南省较有知名度的藏家,屡次提出将藏书交由毛哥处置的意愿,由于价格未能达成一致,一直未舍得出手。“书籍本身质量一般,但老先生对自己的藏书感情太重了,对书价的认知掺杂了很多个人因素,有时藏家和书商对市场的感知是不同步的。”可惜的是,这批藏书未经藏家妥善保存,在最近一次与老先生联系时,毛哥发现书已经出现了部分霉变。 在学校附近摆书摊的曼妙时光已逐渐远去,曾经在高校门口开设的分店也因精力不济告一段落,但毛哥凭借遨游书海积累的见识和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成为学生们信赖的好兄长、好朋友。也有不少长沙本地的学者,本着一腔旧书情怀,将藏书低价出售给翰墨轩,为毛哥坚守的事业添一份力。 “假如书店是一座城市温暖的灯塔,那我愿成为灯塔的守塔人”,毛哥说,不是有意拔高自己,目前长沙可称作旧书地标的,仅有芙蓉区三家存活了二十余年、唇齿相依的元老——窑岭旧书店、小黎旧书店、长沙古旧书店,他们作为业界标杆为本地书友提振信心。他常常羡慕邻市株洲的书香氛围,希望长沙也能成规模地迎接旧书市场的复兴,期待旧书文化能与长沙的悠久历史融合发展,让旧书市场得到上级部门的更多关注,“我想这不仅是我们长沙书友的诉求,也是全国各地爱书人共同的心声。而仅凭'草根’的呼吁与团结,是远远不够的。” ![]() 审核 | 王雪霞 刘晓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