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7%员工有AI焦虑?AI时代,领导力正在重构...

 阳城书生 2025-04-08

所以在国内外学者们看来,AI到底有没有重构领导力?答案,就藏在这篇学长整理的主题分享的学习笔记里。


图片

内容来源:3月3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AI、组织与人》论坛活动

分享嘉宾:郑雪,中欧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图片

面对AI,员工的焦虑无处安放

AI的发展超乎预期。

根据之前麦肯锡的预测,生成式AI的自然语言能力最早可能会在2037年的时候达到人类平均的决策水平,结果从预测的2037年提前到了实际的2023年!

面对这样的变化,公司领导者普遍持有两种观点:

■ 观点一:AI Agent模式是未来公司的主流,可以取代人类,达到新的生产力水平和效率。

■ 观点二:AI增强模式是未来公司的主流,可以增强并非取代人类智力,激发员工更多的潜力和创造力。

你觉得是取代还是增强?无论持有哪种观点,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产生了一个天然的反应:AI就是风口,这波泼天的富贵,一定不能错过!

这种“不能错过的心态”在心理学叫做“FOMO”(Fear of Missing Out),翻译过来叫“错失恐惧”。

但跟领导者们的热情相比,员工的情绪却普遍低迷,甚至陷入深层的焦虑。

他们在焦虑什么呢?

首先,是技能焦虑

据调研,52%的员工担心AI会改变未来工作内容 (Forbes Advisor,2023)

面对AI,很多员工脑海里会冒出这样的想法:“AI会改变未来的工作内容吗?我还能跟得上吗?我是不是要更新我的技能?我好像不太自信了...... 

其次,有社会隔离感

一项针对来自台湾、印尼、美国和马来西亚的794位员工的调研和实验发现,和AI更多的互动反而会导致员工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进而影响他们非工作时段的身心健康。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天然就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虽然跟AI互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员工却缺乏情感共鸣。

第三,工作不确定性

调研表明,77%的美国人担心AI带来大规模失业(Forbes Advisor,2023)。特别是底层的劳动者和低技能的员工,他们就会觉得:完了,我以后要被取代了。

所以,技能焦虑、社会隔离感、工作不确定性,让员工面对AI的情绪相较于领导者是消极的。相较于跟人合作,一旦员工跟AI有了更多互动,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又被称为“进化错配理论”。人类需要情感链接,而AI难以满足这一基本需求。

如此一来,AI时代的领导力,更应该关注“人”。

进化错配理论

Van Vugt 等人提出人类的大脑和行为机制主要在狩猎采集社会中进化形成,习惯动手劳动、实时面对面社交和其他人协作 (2024) 。环境与心理机制的错配可能造成压力、孤独、成瘾、焦虑、效率下降等负面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使用驱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造就了第四次工业革命。

现在,人工智能被称为“第五次工业革命”

过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全新的工作模式和管理理论。那第五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了什么?管理学者们认为,未来将是人工智能协作新时代,如何和谐共存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关键挑战。

根据最新管理学期刊和书籍的主流观点:AI时代,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AI领导力”,强调AI应服务于人类需求,关注人类价值观和情感需求,确保AI增强而非取代人类能力,并促进人类福祉。

图片

*内容源自郑雪老师分享,茅庐学堂重制

图片

AI领导力的四大迷思

以下四个普遍存在的迷思,看看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想法?

迷思一:AI是公司的IT项目,老板只要批经费就好了?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数字化革命,有些伙伴认为:AI是不是像数字化一样,企业搞一个IT或者CTO,老板就负责付钱就好啦?

其实不是的。

有研究发现,每三个公司当中就有两个没有办法很好的梳理工作的流程、激发新的激励机制、打造文化的氛围、打造变革动力,以及无法很好的引进AI的人才和对现有的人员做技术的升级。也有调研发现,87%的企业的AI项目是没有办法达成战略目标的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最大的原因,不在于技术,而是员工对于AI系统缺乏基本的信任。

所以,如何消除员工对AI的抵触是关键。

想要消除员工对于AI的抵触,让员工建立对AI的信任感,这里有三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提高员工对AI的认知信任。这类信任可以通过直接干预技术本身来实现,比如定期审查AI的准确性,推进偏见缓解的措施,跟踪其性能表现等。

 员工对AI的认知信任来源

· 可控性:我是可以控制AI的;

· 可解释性:我知道AI的结论是可以解释的,我能理解AI算法背后的模型、数据、以及决策逻辑;

· 可诠释性:我能用语言来说明和解释这些机制。

第二个锦囊,增加员工对团队的信任。

员工信任自己的团队,信任他的队友。如果他的团队和队友都信任AI,那么他也信任。所以,这个锦囊的关键在于团队的信任氛围和幸福氛围的打造。

第三个锦囊,增加员工对领导的信任。

假如员工对领导无条件信任,当领导信任AI,那员工对AI的信任度就会增加。所以,这个锦囊的关键在于要从认知上让员工了解AI的价值和可控性,从情感上让员工有心理安全感。

所以,你还觉得AI是一个IT项目吗?当然不是,AI是一个需要人本主义领导力的变革项目

而且假如你是领导,建议你遵循1/2/7的法则去创造价值,去分配你的资源和精力。

 AI价值创造 1/2/7 法则

· 10%技术投入:选择与业务场景深度耦合的AI工具;

· 20%流程再造:像宜家设计家具说明书那样设计人机协作SOP;

· 70%领导力重塑:重点培养“同理心决策”、“算法共情”、“意义赋能”三大能力。

迷思二:老板不需要懂AI,只需要懂管理?

AI敏锐度是指一种能力,能理解、评估并与人工智能技术敏锐互动,以增强人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协作能力。

所以,领导者要了解AI的工作原理、限制和潜力;要具备对AI系统透明性、偏差和可靠性进行判断的能力;要能够有效与AI协同工作,使AI成为决策和创造的“增强器”而非替代品。

当然,领导者并非要成为工程师,但要了解关键技术的原理和适用场景,例如:懂得什么是生成式AI,了解它如何被用于客户服务、创意生成、数据总结等。

所以:领导者既要懂管理,又要懂AI。

迷思三:引进AI是公司的战略?

是否有伙伴觉得,公司未来五年引进AI就是战略?

注意!AI是战术而不是战略!技术是中立的,它只会告诉你“2加2等于4”,但它不会告诉你“2加2等于4”对企业战略是好还是不好。

图片

*内容源自郑雪老师分享,茅庐学堂重制

所以,在查找大数据的之前,要先想清楚你的战略是什么数据支持决策,而不要在大数据当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战略决定方向,AI只是加速器。别把加速器当成目的地。

建议企业在引进AI的时候,先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第一:AI用来实现我们哪些战略?

第二:AI能为我们公司实现哪些价值?

作为企业领导者,要定期跟AI技术专家会面,然后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什么方面的数据,我们现在的战略是什么,你要指导他去挖掘正确的数据。

这里有一份面向企业领导者战略自查清单,方便大家随时问问自己:

战略自查清单

· 我在日常关键决策当中,是否体现了我对公司目标的坚持与忠诚?

· 我是否定期和CTO面对面交流?

· 我是否告知他要回答哪些业务层面的问题?

· 我是否告诉员工,我们部署AI不是追求短期的利润,而是追求长期主义?

· 我是否告诉了CTO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质量而非数量?

正如技术先知凯文·凯利所说:'Machines are for Answers;Humans are for Questions.' 机器是用来提供答案,人才是提出问题的。而唯有基于组织的目标,你才能提出正确的问题。

所以不要让技术本身成为目标,技术是服务战略的手段。我们需要由数据来指导战略方向,变成由战略方向来指导数据的挖掘。不要技术优先,要战略优先,以人为本。

图片

凯文凯利,图源网络

迷思四:AI提高了员工的效率,员工就干更多的活?

有研究发现,由于AI承担了大量繁琐任务,使用AI的员工能够节省70%的时间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用这节省出的70%的时间让员工干什么?或许你会说,公司可以减少人员、增加工作量,或者让员工更好地休息、享受生活、寻找诗意和远方。

哈佛管理学院一篇文章指出,未来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什么?在于你用这70%的时间让你的员工做了什么。

所以,最重要的是:Upskill!

企业应投资于与AI合作的新岗位员工的技能提升,增加工作丰富化的投资,并降低技术投资的比例。要识别重复和单调的工作环节(由AI完成),确定哪些任务可复制,然后重新设计工作岗位(让员工负责擅长的任务,并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仅仅增加工作量。

当然,这对于HR伙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别可由AI承担的重复性工作,提升员工工作能力

图片

AI时代的领导力,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人类的这五个优势,是AI绝对取代不了的:

· 共情能力:AI智能模拟,无法真正理解人类复杂的情感;

· 创造力:真正的创新源于人类独特的视角与经历;

· 情感温度: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无法被代码复制;

· 直觉决策:人类能在信息有限时作出合理的判断;

· 复杂情境理解:模糊问题需要人类特有的综合思维能力。

未来,“AI+人”协作模式将成为常态。AI应该做他擅长的事情,处理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比如数据驱动、财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等。我们则擅长去做判断,去做决策,去做创新。最终,AI的目标是增强和赋能员工能力,而非取代人类。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领导力比任何时候要重要。

领导者不应局限于理性控制和数据导向,而应更加注重发挥领导力,以激发员工的自愿追随和信任;领导者需要关注AI布局的商业潜力、消费者与高管的准备情况、流程优化、资源管理、AI知识支持以及企业文化变革等多个方面;领导者还应利用自动化节省的时间来培养员工的创造力、理性思维和判断力,并发展自身的AI理论。

如果一个管理者只是一个所谓“经理”,日常一直在做“事”,而没有关注“人”,那他被取代是迟早的事。

图片

*内容源自郑雪老师分享,茅庐学堂重制

AI时代,组织进化的答案在“人”,人本领导力,也是我们茅庐学堂在陪伴企业战略落地和干部培养的过程中坚持的理念。

我们通过文化的共识和渗透,建立组织文化和情感链接;通过使命愿景和客户价值的回归,帮助客户进行业务决策;通过对话场域的搭建去激发群体智慧。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育和滋养。

/最后的话

最近马斯克在一个视频里说到:AI抢走的是什么?AI抢走的从来都不是工作,而是人生的意义

技术的迭代从未停歇,但人类对意义的追寻始终是管理的核心。

当AI承担机械劳动,领导者更需重构价值坐标:化解技能焦虑,消弭社会隔离,重塑工作价值。第五次工业革命中,真正的挑战并非技术替代,而是如何让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意义的放大器 —— 让员工在协作中重拾创造的温度,在变革中锚定存在的价值。

毕竟,AI的使命是拓展可能,而人性的深度才是永恒的指南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