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元神?如何开发元神?元神在人体又有什么作用?

 咸鱼片 2025-04-09

元神是针对识神而提出的概念。“元”有起始而混然未分之意,如《尔雅·释诂》说:“元,始也。”后世引申为初始、本原。元神,即初始本原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神。识,具有认识、识别之义。识神,即思虑之神、欲神,是生后发展起来的后天之神。《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狭义之神即是识神,虽然没明确提出元神的概念,但是在有关的论述中,却已有先天之神的内涵。例如,“两精相搏谓之神”,这个神就是先天与生俱来的。人一生下来的神就是先天之神,这是生前在受精卵着床形成胚胎之时,元神就已经注入了,即《黄帝内经》所说“神气舍心……乃成为人。”那究竟什么是元神呢?

什么是元神?

元神的概念首见于道家的典籍中,是道家在丹道修炼实践中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阴符经》首先提出了“不神”的概念,说“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意思是说,一般的人只能了解思虑、情欲等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之神,但却觉察不到更深奥的非意识活动之神。这个神是修道之人在修炼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觉察到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因其不同于思虑之神,故称为“不神”。直到唐代,《太乙金华宗旨》中将此神命名为“元神”后,在道家典籍中才广泛应用起来。如。如唐代吕洞宾在《太乙金华宗旨》中认为,元神是人的“本来面目”,是人得以生长的根本原因,并认为:“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点明元神于先天产生,寄居于脑。《修身诀》里吕洞宾又说:“人命急如线,上下来往速如箭。认得是元神,子后午前须至炼。”《难经·三十六难》曰:“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命门所藏之精乃先天之精,即元精。到了宋代,对元神的理解更进一步深入,张伯端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更明确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天所染气禀之性也。这里已明确指出了元神、识神的本质区别。元神与生俱来,是先天生命固有的内在机制,主宰着人的生命。若能把握好元神,人就能够长寿。《指南针·修真后辩》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曰:“精气神而曰元,是本来之物,人未有此身,先有此物,既有此物,而后无形生形,无质生质……包此一点之真,变化成形,已有精气神寓于形内……元神至灵至圣,主宰万事,知之可以延年益寿。”清代洪昇 《长生殿·觅魂》:“贫道就在坛中,飞出元神,不论上天入地,好歹寻着娘娘。”由此可知,能使精神生长不已的那个叫元神。
“元神”概念引入中医学的时间,从目前文献来看最早应是明代的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辛夷》条中提到了“脑为元神之府”。以后张介宾也在《类经》中提到了元神,他说:“人身之神,唯心所主……外如魂魄志意五神五志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明代的张景岳在《传忠录》中也提到了元神,他说:“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元精化生元气,元气又化生为元神,故元神由命门所主宰,为三神之首。明确地在中医学领域中提出元神、识神概念的是清末民初的张锡纯,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中说:“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图片

不过,虽然至明代李时珍方提出“脑为元神之府”,但“元神”的概念早已隐含于中医理论之中,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男为阳,女为阴,男女相合,恰逢阳精和阴精互相交媾和合,新的生命便会产生,而在交媾和合的过程中,元神就出现了。由此可见,元神是人最本原、最深层的部分,与生俱来,可视为人类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进化过程中获得的精神印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之神,是人类生命活动自存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从本质上讲,元神根植于精气,也能作用于精气。元神实际就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神机、玄机,是来源于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变化莫测,故称“神”“玄”。从根本上讲,阴阳是决定天地万物(包括人体)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本,而“元神主宰一切”则是它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当然从概念上讲,“阴阳”与“元神”还是有所不同的。“阴阳”是“双方”,而“元神”是“一机”。阴阳双方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机”。是从根源来的。元神的另一个别名是谷神,空空洞洞的越空越好。神能够化气,气能够生精,道家讲的元神、谷神,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那个性——本性。如果比喻的话,就是佛法的真如、如来。不过佛学里的真如、如来是形而上的,是从大的立场来讲的。道家用的是个人立场,老子《道德经》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大家打坐起来,黑洞洞的,空空的,虽然没有达到真的空,也等于玄牝,空洞的谷神。如当代知名作家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元神的功能

元神是作为决定生命力的力量而存在的,时时发挥着作用,是生命的主宰。元神既调控五脏六腑等内脏器官的自主活动,也调控着人体生、长、壮、老的生理进程。它有着既定固有的生物程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的高级层次,故《灵枢·天年》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先天元神伴随着生命的降临而存在,魂魄的形成在元神之后。人出生后,在婴儿时期懵懂无知,随着年龄增长,在元神的促进作用下,意识思维活动日益成熟,五脏神中之志意也随之形成。当五脏分化、发育成形后,神识通过血、营、脉、气、精的运行而入舍,藏于五脏,即心藏神(心),肝藏魂(虑),肺藏魄,脾藏意(思),肾藏志(智),形神合一而发挥作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元神对生命活动具有自主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元神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作用,即元神具有自我调和的功能。
元神包含着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某些重要的基本属性,如与宇宙规律的一致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等。通过元神,人体之气可与化育天地万物之气相感相通,使机体适应内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从而具有适应环境、自我调和的功能。
元神具有自动识别、抵抗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当感受外邪时,机体卫气自然趋于肌表而卫外,御邪于外或驱邪外出。因此,机体的自我调和、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康复自愈能力均在元神“无思无虑,自然虚灵”本源状态的调控下。

如何认识元神

元神之所在,《太乙金华宗旨》认为是“居方寸”。“方寸”本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但道家多认为元神是头脑内所藏之神。《尔雅·释诂》曰:“元,首也。”因此《黄庭经·至道章第七》说:“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这里,“脑神”是头面七神的一种,居于泥丸宫,即脑宫。泥丸宫中不只有“脑神”一神,还有其他神,故本篇又说:“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九真就是九位真神。如按《大洞真经》所说,则头部共有十一宫十六真,“脑神”只是其中之一,且无实际意义,只是指代所在的部位以便存思观想的地方。故《黄庭经·至道章第七》云:“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周嵋声在《黄庭经义疏》注云:“即可由气聚而神凝,神凝而形见,虚构成不同的神形和神名,但城府栉比,焉能逐一存念,而且这些神灵也并不是在头脑占有真正的部位与居住处所。”由此可见,元神虽为“脑神”,居于脑中,但并没有精神思维活动的功能,只是道家存思服气炼形的一种称谓。那么我们如何识得元神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元神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常人在一般状态下没有觉察到,但在某种特殊状态下,如在内丹修炼过程中是可以体会到的,而且也是可以重复的。人们只要进入到“恬淡虚无”状态后,元神就自然而然地显现了。如《脉望》所说:“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武术汇宗》也说:“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念虑,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斯时殊觉五蕴皆空,四体皆假,而我有真我也。”在气功的修炼过程中,真正进入气功态后,在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恍恍惚惚的状态下,元神就出现了。
其次,要认识元神和识神的关系。在道家学说中,“元神”与“识神”作为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往往一并出现。它不仅用来阐述内丹修炼的奥秘,还用来描述人体生命的本质。正如慧真子所说:“……元神、识神为主宰人身气化之权柄。”在父母受孕之时,胎儿的元神和识神就形成了。元神居于头上“天心”(玄关、泥丸宫)中,元神喜静,识神喜动。识神则居住在下面的肉心中。识神动则情欲盛,情欲盛则耗散元精,进而耗散元神。元神被识神所控制,久而久之,则识神飞扬跋扈,元神昏迷丧失。元神与识神是一对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生命要素。元神能主身体之造化,识神能主人心之变化。人一旦降生,元神和识神就分开了。
由此可见,元神和识神虽然都是人身之神,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元神是无思无虑,识神是有思有虑;元神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虚灵,识神是生后日渐发展起来的并被后天所染的灵而不虚。人出生后,元神虽与生俱来,但随着后天的成长,识神逐渐发展起来了,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熏陶下,长知识了,有思想了,能思虑了,有欲望了,识神也就膨胀了,就把元神屏蔽了。生后识神日强而压抑、屏蔽元神,此即张伯端所言:“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元性微而质性彰”。因此,元神和识神两者之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
元神源于先天,是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神。如何认识“先天”呢?对于先天,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凡是诞生之前与生命有关的一切都应视为先天。生身父母所赋予和遗传的一切固然属于先天,但父母所秉受祖辈的所赐也会遗传,也应视为先天。以此上溯至祖先,乃至人类的始祖,甚至再往前可以追溯到生命的起源,这些辈辈遗传的基因,如同永存于太虚中的灵光,都应视为先天。正如《性命圭旨全书》中所说:“父母媾精之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元从太虚中来者,不仅仅是父母,而且至生命的起源,在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这个印记都是存在的,所以说元神可以追溯到生命之根。探究元神之本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多学科的协作,至少涉及遗传学、人类学、进化论等。
当今对元神有这么几种看法,列出来有助于对元神的进一步认识:
(1)从佛学角度探讨元神,认为佛学“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中,前六识是属于识神范畴,当修到最高层次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时,识神完全被屏蔽,则元神出现。
(2)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有人认为元神相当于潜意识。但我们认为这是不确切的,因为潜意识是未被意识到的意识,但还没有脱离意识的范畴,而元神则是与生俱来的带有明显自然属性的“原生无意识”。
(3)孙泽先教授《归根心理学》,将元神视为“归根意识”,强调其先天的自然属性。
(4)有人从驱动力学说提出,元神是强大的“原始内驱力源”,人的生命在不自觉中被它所左右,这是人生命的潜能之所在。可以认为,元神是生命所具有的本能活动的能源,如人所具有的自稳调节能力、患病机体的自愈康复能力、紧急状况下的避害趋利能力、无为而无不为的开悟能力等。
(5)还有人从“基因”“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及“人类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及其规律”来理解元神。
(6)潘毅教授在2012年曾撰文说:“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与生俱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之神。是生命活动自存的内在机制及规律,可视为人类祖祖辈辈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调试自身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某些重要基本属性的精神印记。”这个论述,将元神的来源、产生及重要作用等都进行了说明。

如何开发元神

元神对人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体内的生理潜能,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使之阴平阳秘,从而使机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既然元神对人的生命,对人的身心健康这么重要,怎么开发元神呢?我曾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中医心理学应当重视元神的研究和开发”的论文,对这一问题有所阐述。根据古代道家、佛家修炼过程中的经验,开发元神的基本原则就是抑制识神。随着识神的膨胀,欲望越来越大,屏蔽了元神,所以开发元神就要逆之而行。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欲念来解放元神,“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这个时候元神就出现了。开发元神的传统方法有儒家的修德、道家的修道、佛家的修禅。儒家修德也是修身养性的办法,通过修德,把欲念、欲望控制到最低的限度,使得元神获得解放。道家修道、佛家修禅,也是把识神、欲神控制住,让元神获得解放。另外还有气功修炼,正确指导下的气功修炼也可以解放元神。当今要解放元神,不能人人都去修道、修禅,这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所以中医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开发适应现代生活和临床使用的技术手段来解放元神、开发潜能,以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