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语言风格清单

 中诗报 2025-04-10 发布于河南

图片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图片
图片

诗歌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又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间天各一方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愉悦感。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因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这种风格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雄浑

雄浑是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还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它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因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苍茫、浩渺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

10.沉郁

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那么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其气浊,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的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国家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和《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沉郁的力作。

11.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睹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称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担起匹夫的责任,遂作悲慨。陈子昂就以诗风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其最触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12.俊爽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怀古兴叹,《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13.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即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致。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14.旷达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诗人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这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词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色彩。

图片

本栏编辑||海底月

声明||非商业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链接阅读更多

从一首小诗的生成看格律诗的创作

如何看待AI创作的诗歌

AI写诗是否代替了人脑写诗

人写的诗越来越像ai写的诗

DeepSeek让诗人这个职业可以消失了

一分钟教你学会写诗

为什么你写的不是诗

诗歌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粹

格律诗的八大禁忌和写作技巧

诗歌的整体结构

诗词的六种结构方法

诗歌创作中的断韵和下沉

女性诗歌与日常生活变迁

新诗的语言

掌握写好绝句的六点要诀

诗人如何从绘画中汲取灵感

揭秘《定风波》填词实例

诗歌合为事而作

漫谈学习和写作律诗的方法

当代诗歌叙事性必须有所控制

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

诗词常见四大病症及处方

平仄快速入门之我见

有些新诗不是“诗”而是“句”

不能用科学逻辑评判诗歌

现代诗的意象与隐喻

诗歌具有可读性

写诗要学会善用各种表现方法

写诗无非就是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打好抒情的基础才能写好诗

口语白话诗歌写好同样受到欢迎

现代诗如何有意味地显示

写诗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和巧妙的新意

怎样写诗最有意境?

十五种常用诗歌表现手法

把诗歌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