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荟萃:滋阴和祛湿矛盾吗? 此方竟愈多年顽固湿疹

 jabaowang 2025-04-10

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系列文章,一方面是为了让热爱中医的朋友,感受传统中医的魅力,另一方面也为有一定基础的中医爱好者在临证时提供思路。

医案是中医临证的结晶,知常固然重要,而达变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每周一、周三,我们会精心挑选出高质量的医案,逐句分析,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名医风采,于医案中的峰回路转中获得启迪。



春季是各种皮肤问题的高发季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最常见的皮肤病-湿疹。这个病不危及生命安全,但会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瘙痒发作可以用奇痒难忍来形容,并且目前西医很难有办法完全根治,就算用各类药膏暂时压制下去,只要过段时间饮食起居稍有不慎便再次卷土重来。

有医谚云:“名医不治癣,治癣就丢脸”,意思就是这类的皮肤问题是顽疾,弄不好就砸了自己的招牌。其实湿疹一开始的时候比较容易控制,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频繁地搔抓和烫洗,久而久之越来越严重。

 

《外台秘要·卷三十》云:“凡患湿疮,不可用热水烫洗,亦不可频以皂角拭之,反令毒邪内陷”,原文中的皂角可以理解成我们现在用的香皂或是去污力度较强的沐浴液,如果朋友们有湿疹问题的话,不要觉得治不好,更不能一直用手抓,或频繁烫洗解痒,这样只会越来越加重。湿疹虽容易反复发作,但我们的传统医学只要辨证精准,找到病灶便可以解决湿疹问题,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湿疹在中医名为湿疮和浸淫疮等等,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以内伤为本,湿邪为患。《诸病源候论·湿癣候》云:“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赤湿,搔痒,搔之多汁成疮”。大多为素体禀赋偏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从内生,湿邪久蕴而化热,湿热郁于血分,复感外界风邪而成湿疮,一开始的时候边界清晰,抓破之后有淡黄色液体渗出,但若是迁延不愈,会形成慢性湿疹,迁延不愈。

今天主要聊的也是慢性湿疹中最为棘手的一类,湿疹患病日久,阴虚与湿热并存,皮肤有色素沉着或脱失,湿热久居体内,患者皮肤被反复抓破渗出,伤及阴液,阴血亏虚,湿毒搏结,皮肤失于血液濡养就会干燥脱屑甚至开裂。

 

《疡科心得集》有记载:“湿热相搏,溃烂成疮......若久病血虚,肌肤失养,则燥裂脱屑。”由于湿疹问题涵盖面很大,篇幅有限今天只聊此一种病机,朋友们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留言,之后再写几篇关于湿疹的不同证型的医案文章。

这一证型是“阴虚”为本,“湿热”为标,互为因果,《丹溪心法》称其为:“阴虚湿热相火妄动”形成了“湿遏热伏,热灼伤阴”的恶性循环。若是重用熟地、首乌等滋阴养血之品就容易加重湿热,若重用苍术、龙胆等清热除湿之品则伤阴之势更甚。

临证中用苦寒燥湿之龙胆泻肝汤误治而使湿疹加重者比比皆是,而能亡羊补牢,除湿但不伤阴者少之又少。希望今天分享的医案能给大家提供思路。

朱仁康老先生从事中医工作七十余年,医术高超,尤其擅长皮肤外科疾病,一生刻苦钻研古中医文化,博采众长,创制经验方五十余种,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等作品。

 

在《中华名医名方薪传》中收录一篇朱老医案,一男性患者双侧膝盖道足背泛起湿疹六年有余,皮肤干燥紧绷,上有结痂皱皮,湿疹处又痛又痒,搔抓则糜烂渗水。去别的医院诊断为慢性湿疹,中西医调治都没有效果,非常痛苦。


找到朱老诊治时自述刺痒难忍,搔抓后糜烂渗水增加,结痂连片,皮肤干燥脱屑,并伴有咽干口渴、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沉滑。一开始朱老也以为是湿热导致,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来清热利湿,外用地榆和黄柏水煎温敷患处,但接连服用十天之后诸症有增无减,甚至刺痒难忍,夜不能寐。

朱老细细思量,明白这是误治了,考虑辨证是否有遗漏,观察到患者身体瘦弱,皮肤干燥,虽然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舌红而绛,舌体少津,脉沉滑但无力,于是明白这是阴虚于内,湿盛于外的本虚标实之证。

身体瘦弱提示久病体虚,舌红绛证明阴液不足,营血受虚火燔灼。口干渴,便干,皮肤干燥脱屑是长期阴虚而成风燥。脉见沉滑为内有湿热,口渴但饮水不多是湿热内阻,无力运化水液。龙胆泻肝汤苦寒伤阴,外敷燥湿之品更加劫夺津液,导致阴血愈亏,风燥愈甚,故而瘙痒加剧,彻夜难眠。

急当亡羊补牢,滋阴除湿。予方:生地黄三十克,当归十二克,丹参十五克,玄参十二克,茯苓十克,泽泻十克,白鲜皮十克,蛇床子十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一服。半月后搔痒明显减轻,夜卧得安,湿疹处糜烂渗出渐收,结痂脱落。

继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红花、牛膝、黄柏来配合丹参活血化瘀,《医宗必读》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流通畅则风邪自除。酌加砂仁、陈皮、理气调胃,防滋阴药物滋腻碍胃。因其年近八旬,自身正气较弱,治疗半年多最终痊愈。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养血润燥,能入手少阴心经,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李东垣在《药类法象》中评价当归为:“能和血补血......去诸疮疡,疗金创恶血,温中润燥止痛”,患者血虚风燥,刺痒难忍,身体羸弱,以当归补虚正是治本。配合生地、玄参,滋阴养血,清热生津而不助湿。

茯苓、泽泻药性平和,除湿但不伤阴,《药鉴》中是这样讲茯苓的:“和中益气,利窍宁心。除湿之圣药也”,祛湿的同时安定心神,夜卧安稳正气才能更快恢复。

白鲜皮、蛇床子相伍祛除体内湿热,为治疗湿疹的常用药对,拔除久蕴皮肤之湿毒。全方合用,既无苦寒伤阴又无滋腻碍湿,兼顾补虚与祛湿,故能愈顽固性湿疹。

 

要知道皮肤问题一怕“拖延”,二怕“误治”,对于湿疹,更需要平心静气,四诊合参之后仔细辩证。湿疹这一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病因,我们能做的是加强体质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培养自身正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中未病先防思想至今仍是吾辈养身之圭臬。

图片
 




文章◎淮山

编辑◎淮山

审校◎紫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