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中医学略说 我国古代对时间的表述形式是干支纪元。在《春秋·公羊 传》及《内经·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等篇均有干支纪元的描述。 董乾阳经过多年对术数知识的学习,发现 时间与 人体生理及 病理现象 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微妙的。 主要有两种表现: A、一种是 在时间的作用下,所有人都体现同一种反应。 1、如司天、在泉 对人体的影响, 2、六经欲解时对病人的影响。 B、另一种是 人出生时禀赋时间 及周围自然界的五行之气 所体现的象, 此为 体质学说产生的根本原因。 李阳波老师讲述的 《开启中医之门·时相与疾病》中通过对几个病例的研究,得出结论: “出生的时相肯定与禀赋有关系, 而这一关系的确定, 可以给治疗带来很大方便。” 我所说的时间中医学, 主要内容是李阳波提出的 时相医学 的医术部分。 他在《开启中医之门》中言: “中医学就是一门 地道的时相医学, 而中医开方, 实际上就是开时间。” 我想如今的绝 大多数中医难以理解李阳波老师这句话,更无法证明这句话的来龙去脉。 我可以用时间诊法及辨证来证明此言的正确性。 临证中对一些患者的病,包括医者本人的 病,用尽所有已知 的方法,只能减轻,不能根治, 以时间中医学的观点看来, 其常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在人出生之时,任何一种五行之气, 当其势单力薄,被其他强大的五行之气制约之时, 力薄者所对应的脏腑多有先天性虚损。 (2)先天元阳之气与 后天中气难以协调。 此类多可在出生时 相中寻到答案。 (3)禀赋燥气或湿气过多。 此类人最易患 调候太过的病, 医者用药之后又可能形成 第二次调候太过。 临证当中各证候因为 天时、 地势、 体质 等因素的影响, 同是一个证候表现的症状千差万别。 尤其以外感六淫之气后, 在不同地区, 不同体质的人身上体现的差异最为显著。 《伤寒论》中太阳病提纲所言的症状为医圣所生活地区常见 的症状,有些医家将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作为判断太阳病的唯一依据, 我认为不妥。 因为在辽宁省的大连 市、鞍山市、盘锦市、铁岭市, 患太阳病者项强者较少, 太阳中风证就更少。 最多的症状是 鼻塞流清涕、咽痛, 次为 头痛、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的 麻黄汤证。 再次为 明显的 中气虚兼麻黄汤证 和太阳病传变的小柴胡汤证, 此二者每年都能遇到许多 例, 而桂枝汤证每年能遇到一例 我就感到很幸运了。 为什么会与《伤寒论》中的症状有如此差距呢? 笔者认为 东北三省气候寒冷, 秋冬两季金水之气较先师仲景所居之地强过数倍, 故东北人 腠理密, 自身具备白芍之象, 白芍为金水之象, 所以太阳病汗出者 在辽宁省难以遇见。 而鼻塞、流清涕、咽痛这些症状 在巳时、午时、未时 确实可以减轻, 我验证了数次,无一例外。 董乾阳的观点认为 真正验证是不是太阳病的标准是: “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 尤其是冬季, 太阳的光线很强的日子, 午时太阳病症状轻微, 巳、午、未时, 太阳当令则旺, 其症状减轻者,应称为太阳病, 无论其是否具有《伤寒论》中所描述的太阳病的症状, 所有的症状都可以还原为 八卦之象、 干支之象、 五行之象、 阴阳之象, 如脉浮与头项强痛 就是 离之象,与巽之象的合象, 故此症状为 中原地区太阳病的提纲证。 疾病的 发生规律 与节气也有较大关系。 在二十四节气中 立夏、 立冬、 冬至、 夏至 是很多疾病 或好转, 或加重的转哲点。 因为夏季五行属火, 冬季五行属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相对而言, 比立春、立秋、春分、秋分 对人体的反应要明显得多, 其他节气的交换, 均是疾病的转折点, 但都没有 夏天,冬天 明显。 广义上的 时间中医学是中医学 的纲领, 我之所以提出 时间辨证时间诊法, 是因为历代医家 多已忽略了 时间这个极其重要的 因素在临证中的意义, 时间中医学虽然较为深奥, 难以学习,但是 学成之后 会使你的 辨证过程 极为轻松, 希望学习中医的同道不要 舍本逐末,共同完善中医理论,造福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