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窗里窗外:《相心九法论》 夫观人之道,莫先察心。心者,神之舍也,形之主也。古之善相者,不观其貌而观其心,不察其迹而察其神。今立九法,以窥其微: 一曰目神 目为心镜,神藏其中。观其双眸,或清朗如...

 天地任逍遥耶 2025-04-10
《相心九法论》

夫观人之道,莫先察心。心者,神之舍也,形之主也。古之善相者,不观其貌而观其心,不察其迹而察其神。今立九法,以窥其微:

一曰目神
目为心镜,神藏其中。观其双眸,或清朗如秋水,或混浊似泥潭。眸转如电者,机变之士;目定若山者,沉毅之才。然须防假神,伪作精光,必察其神气是否贯注天庭。

二曰辞气
言为心声,气为心象。闻其言语,或如金石铿锵,或似流水潺湲。辩士之辞若悬河,然须防巧言令色;忠直之语若钝刀,然必验其言与行合。更观其气息,沉稳者心定,浮躁者神散。

三曰动静
动则观其应变,静则察其本真。临危不乱者,胆识过人;处安不怠者,心性恒定。然须辨真静假静:枯坐如木偶者,心死之象;宴安而思危者,智者之姿。

四曰应物
观其应对人事物,如观水之映月。遇利而不夺者,守正之德;逢险而能济者,通变之才。尤当察其应物之态:急迫者心浮,从容者气定。

五曰气度
气者,先天之禀;度者,后天之养。浩然之气充盈者,可为将帅;温润之气内敛者,宜掌机要。然须防假度:强作宽厚者,必藏机巧;故作威严者,实惧群议。

六曰细节
心迹必现于细微。观其执笔之轻重,可测其性刚柔;察其步履之缓急,能知其谋深浅。更须留意:衣冠虽整而手足无措者,心力不济;谈吐虽俚而举止有度者,大智若愚。

七曰反应
猝然相问,可窥其思速;意外相触,能见其性真。应答如流者,未必真才;迟疑审慎者,或藏深算。尤当辨其反应之源:机变者应物,诚悫者应心。

八曰气色
色随心转,气应神生。红光浮面者,躁进之徒;青气隐额者,忧郁之质。然须参合五色:赤主热,白主寒,青主郁,黄主劳,黑主瘀。更观其气色流动,定主浮沉。

九曰神韵
此乃九法之极。神韵者,心性之化相,不可言传。或如孤松拔地,或似寒梅映雪。得天地清气者,可成大器;染世俗浊气者,难立高标。此需观者自身慧眼,非笔墨所能尽述。

结语:
相心之道,贵在通变。九法虽立,实为一法,盖皆以'诚'为本。观人者必先自观,去己之蔽,方能得其真。若执九法而忘其神,反成拘泥之弊。故曰:相心者,相己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