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今年32所TOP30大学14所录取中国学生下降,其中10所下降明显:佛罗里达录取中国学生减少292名,下降约62.93%;纽大减少74名,下降约10.76%;UCLA减少73名,下降约20.62%;CMU减少约57名,下降约23.65%;UCSD减少48名,下降约5.01%;范德堡减少35名,下降约31.53%;莱斯减少29名,下降约19.46%;圣母减少13名,下降约38.23%;哥大减少12名,下降约21.05%,芝大减少11名,下降约12.09%。10所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共计减少644枚,约占TOP30整体录取数的10.60%。录取中国学生下降的大学里面,TOP10有3所:哈佛、耶鲁、JHU;TOP20有6所:芝大、哥大、UCLA、莱斯、范德堡、圣母;TOP30有5所:CMU、UCSD、纽大、佛罗里达和德州奥斯汀。除了TOP30降幅较大的CMU和佛罗里达之外,其他下降明显的大学主要集中在TOP20。 小部分大学的反常“暴涨”,填平了大部分TOP30减少的录取:UCB录取中国学生增长256名,暴涨约91.43%,其他UC校大幅下降或者持平;南加大录取中国学生增长235名,增长约57.88%,RD暴增约78.13%;北卡教堂山录取中国学生增长129名,增长约31.31%,EA下降约6.36%,RD暴涨89.44%。三所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对比去年增长620枚,占整体录取数的10.21%。除了UCB、USC、UNC 3所之外,其他增长的TOP30大学如:加州理工增长10名,增长100%;康奈尔增长33名,增长约23.74%,达特茅斯增长8名,增长约40%;乔治城增长16名,增长约37.21%;圣路易华大增长61名,增长约30.35%;密歇根安娜堡增长33名名,增长约24.44%;弗吉尼亚增长32名,增长约20.13%。7所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加起来增长仅222枚,而美本TOP30录取中国学生仅增长181枚。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没有前面3所大学的反常“暴涨”,今年TOP30录取将大幅下滑。 放榜以来,经常听到SAT 1550、SAT1560、托福115、117、ACT 35以及GPA TOP3-5%,多枚竞赛金牌或者奖牌,顶尖夏校经历以及活动拉满的孩子被TOP30“全聚德”,还有如 SAT1590的牛娃被TOP25以内的私立大学全拒等等,除了TOP30之外,今年威斯康星麦迪逊也拒了很多SAT 1560的孩子......1.亚洲学生申请人数持续增长。根据Common APP数据,2024-2025美本申请季申请人数为1390256人,对比去年增长约4.29%,国际学生虽然对比去年下降约0.51%,但亚洲国际学生申请人数为83233人,比去年增长约6%。亚洲国际学生里面,印度16145人提交申请,对比去年增长约3%,连续6年增长,今年仅比中国学生少11.94%。中国学生18355人提交申请,去年同期为17371人,对比去年增长约5.66%。中国学生美本申请人数增长幅度明显大于美本TOP30录取人数的增长幅度,录取注定会越来越难。 2.中国学生人均申请量持续增长。中国学生人均申请量持续增长,仅CA提交申请数就在10所左右,再加上UC系统申请数,大部分学生都会超过15-18所。比如深国交被西北大学录取的学生,同时还录取哥大、UCLA、UCB、弗吉尼亚、乔治城、南加大、UCSD、UCD、波士顿大学等共计10所大学;另外一名被UCLA录取的学生,同时录了莱斯、密歇根安娜堡、埃默里、北卡教堂山、UCSD、德州奥斯汀、UIUC、UCD、UCI、OSU、BU等共计12所大学。两名学生仅录取数就达到10枚及以上,实际申请数量只会更多。随着美本难度持续增长和录取趋势的巨大变化,“保底校”变得越来越不保底,每名中国申请者除了申请数量增加,保底校、目标校和冲刺校之间的跨度也更大,即使藤校录取的牛娃,选校也延伸到TOP50左右。今年CA新生人均申请6.14所,中国学生CA人均申请量约为CA人均的1.63倍,录取怎么不难呢?! 3.TOP20大学是录取难度的分水岭。今年TOP10录取数几乎与去年持平,但TO20大学60%录取中国学生缩水明显,如哥大录取中国学生下降约21.05%、圣母下降约38.23%、范德堡下降约31.53%、莱斯下降约19.46%、UCLA降约18.96%、芝大下降约12.09%,布朗虽然持平,但依然比2023年下降约29.69%。如果没有UCB的意外“暴涨”,今年TOP20录取预计缩水7%以上,很不乐观。相对于TOP30的录取体量,TOP20整体录取难度陡然上升,而今年的大面积录取下降,再加上芝大新增ED0后,RD 0录取,都让中国学生获得录取变得更加困难。
4.同校学生“扎堆”选机构,同质化明显。即使在国内一梯队高中,很多孩子面临的第一道坎便是同校竞争,有多少人和你的孩子申请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专业?再厉害的国际高中TO拍0名校录取名额都是有限的,如果申请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申请条件比你的孩子要好,那么在申请学校重复率很高的情况下,很可能是赢者通吃,你的孩子申请结果会怎样? 大部分家长喜欢追着榜单扎堆选机构,同校竞争很残酷,同校学生同机构竞争更残酷。孩子背景、活动相似,又选择同一家机构,同样的申请理念、规划方式、文书风格,相似的申请策略,要想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难上加难,最终名校录取的只是头部的几名牛娃,大部分孩子沦为陪跑,比如今年北京知名国际部SAT1590、托福115+,6门以上AP5分,GPA TOP3%,2枚竞赛金牌的孩子,TOP25私立大学“全聚德”......中国孩子本来同质化就很严重,还让孩子在同一家机构“卷”,录取怎能不难? 5.大部分中国孩子还在盲目“乱卷”。写公众号以来,认识很多家长,经常听到有些孩子选择机构或者市场上的短期付费科研,或者参加含金量不高的夏校以及一堆拿不到头部奖项的竞赛。有些孩子好不容易坚持做了2-3年的活动,完全不知道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做而做。还有很多孩子专业方向不明确,申请条件看不到主线,做活动东一棒槌西一榔头,活动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还有些家长和孩子一味追求看起来高大上的活动,觉得身边的活动不起眼,动不动就要请大学教授来指导科研。大部分中国孩子还在卷标化、卷学术、卷竞赛、卷科研、卷奖项.....只有少数孩子能够真正静下心来从自身兴趣和专业出发,投入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长期坚持1-2项活动,逐步体现出独特性和差异化。大部分孩子卷活动的后果是,大部分看起来“高大上”的活动,再加上高标化、优秀的学术成绩,家长和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提升申请预期,选校盲目冲高,比如很多孩子早申冲刺斯坦福,选校基本上围绕TOP10,再差一点到TOP15-20,TOP30-TOP50的大学随便申申,结果显而易见,大部分孩子被TOP30“全聚德”。到走完申请季,才发现原来美本申请要求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 6.刻意选择不喜欢的“冷门专业”。大家都知道排名靠前的大学越来越难,很多顾问和家长就希望孩子尽量避开“热门”专业,选择“冷门专业”走捷径,比如去年某机构申请性别研究专业的学生就接近50%。强加给孩子不喜欢的专业,所有的活动、科研、竞赛脱离了自身的兴趣和经历都变得索然无味,也失去了活动应有的深度、广度和温度,也就是为什么看似一堆活动,成绩优异的孩子最终录取也越来越难。 7.美本TOP30录取越来越难以预测。今年部分TOP30大学录取中国学生变化很大,比如UCB向来录取难度很大,但今年录取中国学生暴涨91.43%,很多“高分”和软实力好的孩子被拒,条件较差的学生却被录,无原则“扩招”;北卡教堂山作为顶尖牛娃的“保底校”,中等偏上孩子的目标校,每年EA阶段中国学生都会扎堆申请,早申录取下降约6.36%,RD却增长约89.44%;密歇根安娜堡向来高冷,今年早申录取中国学生下降约24.39%,但RD却暴涨100%;南加大作为中国学生申请大热门,早申录取中国学生增长23.33%,RD暴涨约78.13%。录取趋势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制定选校和申请策略将会更难,需要我们以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心态做好申请准备,尽量把不可控的因素降到最低。今年的暴涨,明年或者未来几年不一定还会延续,千万不要做一个机会主义者。8.公立大学申请人数大幅增长。Common APP数据,今年美国公立大学申请量为4145112份,较去年增长约9.69%(去年3778809份),远超私立大学的2%,其中,美国本土学生申请公立大学的人数上涨约5%,意味着有更多的美国本土学生申请了公立大学,从而挤占了部分录取名额。此外,UC系统共计32115名国际学生提交申请,对比去年增长约8.5%,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UC大学今年录取中国学生明显缩水,录取明显变难。美本申请的难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除非孩子我们大概率左右不了,但更多“人为”原因我们本可以避免。家长和孩子不如精心心来,多做一些美本申请的功课,“知彼知己”,获得录取的概率才会更大一些。孩子希望选择匹配的美国大学,而美国大学也希望寻找适合他们的学生,来一场双向奔赴。添加Jam爸爸微信 进入美本、美高家长公益群
3.美本放榜背后,哪些机构在晒假榜单? 5.美本爆冷放榜,我们需要选一家什么样的留学机构? 10.美本申请选择机构或顾问,会遇到哪些坑? 12.美本放榜凉凉背后,哪些机构在晒假榜单? 13.美本申请:如何选择靠谱的留学机构和顾问? 14.美本申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留学机构? 15."签约前过度承诺,签约后拼命打压”,该如何选择留学机构? 16.耶鲁学生的家长,是如何选留学机构的? 2025录取趋势分析 Jam爸爸建议阅读 选校参考 USNews美国大学近7年排名变迁!排名最稳定的是哪些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