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平水韵作诗填词?

 三合堂小伙计 2025-04-11
图片

平水韵分106韵,分为平、上、去、入四大部分。旧体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只押平声韵,古体诗(非格律诗)平、上、去、入四声都可以押韵。近体诗除了首句可以用邻韵外,必须押同一个韵部;古体诗通篇可以用邻韵(也可以换韵)。

1、其中平声最多,30个韵部,分成了上平和下平两部分。平声类似于今天的一声和二声:妈、麻。

上平15部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15部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近体诗押韵必须押平声韵,也就是说必须从上面这30个韵部中找韵脚(押韵的字)。近体诗押韵中,首句是可以押邻韵的,但是2、4、6、8句必须押同一个韵部。比如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一先虽然今天都是an做韵母,但他们不是一个韵部,只能当作邻韵使用。

例如一东和二冬是邻韵,首句用一东,2、4、6、8除了可以用一东押韵外,也可以用二冬。

李白的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中:一东】 押邻韵

桃花带雨浓【浓:二冬】 押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钟:二冬】 押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峰:二冬】 押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松:二冬】 押韵

唐韵【冬】、【钟】是两个韵部,在唐韵里可以“同用”,在平水韵中合并为【二冬】一个韵部,所以大多数唐朝近体诗符合宋朝平水韵的押韵规则。

注:我们说的邻韵是指平水韵的邻韵,例如【一东】和【二冬】。

今天我们做近体诗当然可以使用平水韵,下面是一首使用邻韵通押的古体诗《采莲词》:

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 ◆疏【上平六鱼】

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 ◆姝【上平七虞】

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 ◆隅【上平七虞】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居【上平六鱼】

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 ◆湖【上平七虞】

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愚【上平七虞】

在唐韵里【鱼】和【虞】【模】是三个韵部,其中【虞】【模】“同用”后来合并成平水韵的【上平七虞】。无论在唐韵还是平水韵,【鱼】和【虞】都不是同一个韵部,都属于邻韵通押,这也是唐诗符合宋韵的另一个例子。

2、上(shǎng)声有29个韵部 上声类似于三声:马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押上声韵的古体诗,[唐] 高适的《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野:二十一马】 押韵

狐裘蒙茸猎城下【下:二十一马】 押韵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马:二十一马】 押韵

注意这首诗里,野读作yǎ,下也读作上声(古韵亥雅切,今天很多方言还读作:hǎ)。诗的押韵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很少混用。但是填词时很常见,例如欧阳修的《蝶恋花》,许、语是上声,路、处是去声: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去声30个韵部 去声类似于四声:骂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4、入声17个韵部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入声比较复杂,今天的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但是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古诗词有不少押入声韵的名篇,例如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就是押入声【九屑】

千山鸟飞绝【绝:九屑】 押韵

万径人踪灭【灭:九屑】 押韵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雪:九屑】 押韵

入声韵的词牌也非常多,李白《忆秦娥》、岳飞《满江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押入声韵的名作。

图片

感谢阅读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