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六章 天地之根 老子在本章开篇便说“谷神不死。”这句话表示,大道应物,犹如山谷应声,有感则应,其应神妙——声若不绝,应也不绝。但大道本身亦如空谷,道生万物后仍然存在,万物湮灭后又复归于道。所以将这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又因应无穷、神妙莫测的道,称为“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四个字,揭示了大道的永恒,也照见了生命的本质:虚空并非空无,而是蕴藏无尽生机;死亡并非终点,而是能量的另一种流转。 “是谓玄牝。”这句话表示,正因为道有“谷神不死”的特性,才能以虚空广大而生万物。万物天性中都崇拜母亲、依恋母亲——这种对母性的依赖与渴望,是人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其中潜藏着人类向往与自然合一的美好愿望。这就是“是谓玄牝”的含义。 “牝”是伟大的创生力量,但真正的创造从不喧嚣,就像雪山消融奔赴江海,稻穗低垂迎接成熟一样,无声的造化最终成就了天地的恢弘。“是谓玄牝”就是点破:人心就是道心——每个人内在都有生发万法的母体,就像种子早已深埋在土中,看似空无一物,实则生机深藏。 接下来的经文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句话表示,道如虚空,不生不灭;玄牝如母,生养万物。万物生灭与大道永恒之间,有一条隐秘的通道,万物由此而出入,称之为“玄牝之门”;天地由此而生长,称之为“天地之根”。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的深意,在于揭示这扇连接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永恒的终极枢纽,既非实体的入口,亦非玄幻的概念:“玄牝之力”是宇宙创生的法则,“玄牝之门”是万物生灭的枢纽——这不是具象的“传送阵”,而是永恒的“创生源”。 比如《道德经》中说:“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就是说,即使是天地,其力量也来自无形的大道,其伟大也来自玄牝之门的造化之功。 最后一段经文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绵绵若存”是大道的特点,看似柔静,但自然中最无法抗拒的力量就是柔静。就像天地不言,从不彰显,从不抓取,从不错乱节奏,所以长久。大道以“绵绵若存”的力量,平衡时空,协调万有。人若始终走在正道上,实际上是无需操劳的,因为无乱可治,也无心可费,一切都是自然天成,所以好像未曾操劳,就不求自得了。 这就是“用之不勤”的含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真意,是让我们穿过纷繁的表象,静观永恒的大道;然后,放下我执,以利他心聚精会神,以平等心天人合一,以清静心道法自然。当我们拥抱大道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六实生命功课 诵读经典:成为有道的自己 每月一信:成为天地的风水磁场 特别说明: 点击关注道德经学用有声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