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该怎样理解老子讲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道家为什么说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肾精、肝魂和肺魄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为啥说所有的修行法门最后都要实现身行合一的极致宁静?人为啥最好要养成每天独自静心的习惯? ![]()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道德经》第十章,一上来老子就送给我们九个字:“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这句话光看专家学者的解释是有问题的,最好去读一读有修行体验的人和有中医常识的人作出的解读。 01 我们要去问问老子,他说的“载营魄抱一”,是不是告诉我们: 我们人有这个一百多斤的身体,好比是一辆车,这个车的车上有两个存在,是我们可能用眼睛看不到的,一个叫魂,一个叫魄。 中医解释,人的魂藏在肝里,人的魄藏在肺里。 我们的思想,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我们的创造,都是神。神从哪来的呢?从魂而来。神魂都是轻的,属阳。 而魄五行属金,属阴,是下降的,凝结的。我们体内还有一个叫做精,藏于肾。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医和中国的道家很强调人身上的三宝精、气、神,我们内在的肾精生成肝魂,我们的肝魂又可以生成心神。 02 那我们就要追问老子了: 你老人家是不是告诉我们,人内在的魂和魄最好守在一起,不要让那个魂乱跑,要不然老百姓也不会有魂不守舍的说法。 人是坐在教室里,可是魂儿已经跑到游戏厅去了,这就叫身心不合一了。 如果人在什么地方,手上在做什么事,思想上也全神集中于我们所做的事上。我们的魂不离开我们的身体。 是不是就是他讲的“载营魄抱一”?是不是就是魂魄合一?是不是就是魂和魄都停留在体内,不到处乱走? 那不就是抱一了吗?那不就是不离开了吗? 说得再白一点,如果我们能做到老子讲的“载营魄抱一”,也就是身心合一,魂魄合一,我们的身心就更健康,我们的生命能量消耗地就少。 我们就可以不养生实现养生,不用去追求长寿,自然而然会长寿。 03 那我们再追问老子:佛家、道家甚至一些儒家的圣人都喜欢打坐。佛家、道家都有咒语,佛家净土宗还念阿弥陀佛。 我想知道,他们的坐禅也好,持咒也罢,还有诵经、观呼吸,目的是不是都是想把喜欢往外跑的那个魂儿给抓回来,看住它,让它守在生命的内在,不要耗散。 我们人脑子里那个念头,是不是就是他老人家说的魂,或者说叫神? 因为它太灵活了,太跳跃了,天马行空,哪儿都能去。 如果通过念经、通过持咒、通过观想、通过观呼吸,可以让自己的魂安安静静地待在体内,跟自己的魄合而为一。 魂不外跑,也就意味着不会搅动魄。不会搅动道家讲的七魄,也就不会生七情,就不会产生喜怒哀乐那些情绪,生命就处于平静的状态。 04 那我就要再追问老子:健康的最大秘密,是不是就是他讲的“载营魄抱一”,就是身心合一、魂魄合一? 那些修行人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法门、什么手段,最后想实现的是不是也是他讲的“载营魄抱一”? 佛陀、老子,他们是不是都是因为实现了载营魄抱一,神、魂、魄、精完全融合在一起,积聚到一定程度,没有那些普通人的外耗,才让生命从量变到质变,才让人精神飞跃,才让人大彻大悟的。 现在我们就很好理解《金刚经》上为什么强调“善护念”三个字。 我们读懂了《道德经》,读懂了《金刚经》就会明白,修行很简单,没那么玄乎,就是想让自己彻底回归极致的平静。 就是老子讲的“载营魄抱一”,就是佛陀讲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不管它叫啥,就是极致的平静。 我们现在做不到老子和佛陀的境界,但是我们要有意识的,让自己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恢复内心的平静。 |
|
来自: 新用户1777903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