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胎盘早剥并发DIC:表现为出血不凝、血尿、严重时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等,胎盘娩出后见母体面大面积凝血块压迹。实验室检查常出现D-二聚体、FDP升高、Fib水平进行性下降,PT大多正常,血小板计数可下降。 2. 羊水栓塞并发DIC:羊水栓塞临床表现多样,70%的羊水栓塞发生在产程中,11%发生在经阴道分娩后,19%发生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典型临床表现为产时、产后突发的低氧血症、低血压和凝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产后出血、术中创面出血不凝,血标本凝固或溶血而无法检测。休克与出血量不成正比,易出现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多器官受累表现。临床上较难捕捉到高凝期,病情迅速进展进入低凝期。 3. 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并发DIC: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中DIC的发生率约为15%,主要发生于严重微血管病性溶血病例中,孕妇表现为高血压、水肿、头痛、视物模糊等主要临床表现,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 LDH 明显升高,胆红素轻度升高、网织红细胞增加,血小板下降较为显著。 4. 妊娠期和产褥期脓毒症并发DIC:脓毒症性DIC可有发热、寒战、神志改变、呕吐、皮疹、呼吸困难、腹痛、腹泻、全身乏力、休克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特点包括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PT、APTT延长,D-二聚体、FDP逐渐增加,Fib降低不显著。 5. 死胎滞留并发DIC:通常进展缓慢,是持续亚临床激活凝血级联反应的过程。胎儿死亡后2~3周开始出现 Fib 的减少,随着滞留时间的延长,Fib 的消耗程度逐渐增加,凝血因子V、Ⅶ含量下降,血小板数减少,D-二聚体、FDP增加。临床上因我国围产保健的加强,超声的应用,死胎往往会被及时发现,长期滞留情况较少。 血液科: 胡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韩悦(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侯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梅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王书杰(北京协和医院); 张晓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产科: 陈敦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漆洪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 健院); 王谢桐(山东省妇产医院); 王志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张卫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赵先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赵扬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赵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邹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秘书组: 刘晓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刘维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审核:输血小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