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范镇张氏文化(一)
王范镇东大街张氏家族
1.王范镇东大街张广仁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世居在王范镇东大街路北营房院西侧车门里。
世传本支张氏是史村易氏家族后裔改姓为张。大约在清乾隆中期,王范张家胡同三门张氏家族后裔与史村易家为姑舅之亲,舅家(张家胡同三门张氏后裔)乏嗣,易家之子外甥为舅家张氏家族过继,改姓为张,定居王范镇东大街。
本支张氏与张家胡同三门张东汉家族为近支,张家胡同(戏院胡同)张氏家族是陕州张茅镇南岭背后张氏分支,因经商迁居王范张家胡同。
本支张氏先祖在清乾隆时期迁居王范镇东大街。张家在王范镇东大街经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聚族而居。张氏后裔主要分布于王东村、洛阳市、陕西省西安市、宝鸡市等处。迄今传8代,80余户, 300余人。
张氏家族迁茔纪念碑
张氏后裔仝叩
吾张氏家族,世居王范镇东大街,源远流长。原祖茔坟地位于磨沟河东风翼山南麓,世事沧桑,星转斗移。一九九四年县水电公司扩建,征地范围涉及我祖茔坟地,我张氏宗族面世三百余众,除定居故里外,遍布洛阳、西安、宝鸡等地。……遂选吉日,迁祖茔于闯王坡之阳,面对巍巍伏牛,耳闻潺潺洛水,喜见故里繁荣巨变,想我祖列宗亦含笑九泉。然历代源远,境逆时迁,人事全非,仅能迁十位遗骨安葬于此,遗憾者,列祖列宗遗骨未能一一迁葬,想我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将明察此理,非后代子孙不为也,愿先灵观聚此茔,时时享后代子女祭祀,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永世不忘,特刻石以志。
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九月十六日
此碑在闯王坡半坡。
张氏人物:
张广仁:王范镇镇长,洛宁县抗日游击队队长。
张新民:洛宁县商会会长。
2. 王范镇东大街上疙瘩张氏
王范镇东大街张邦娃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王范镇东大街路北上疙瘩。
本支张氏家族历代世系为:十世张文木配萧氏。十一世张进善,十二世张大年,十三世张玉英,十四世张天庭,十五世张邦娃,十六世张端礼,十七世张克明。
本支张氏家族祖居小界乡窑沟村。王范镇上疙瘩张氏为窑沟村张氏家族分支。
清同治年间,窑沟村张邦娃幼家贫,遭荒年,来王范街谋生,以木工为生计,后在王范街经商,迁居于王范镇上疙瘩,其地在王范镇东北隅。张邦娃之子张端礼在洛阳“东振升”商号任大经理。本支张氏家族后裔分布于王东村。迄今传6代,8户,40余人。
王范街上疙瘩张氏
王范街上疙瘩张氏家族来源:
"张公讳邦,原籍系小界乡窑沟村人。十三世祖玉英公之孙,十四世祖天庭公之子,幼家贫,遭荒年到王范街习木工就生。……后遂家不返... ..."(见《张公讳邦墓碑》)
本支张氏家族为窑沟村张氏家族分支。清末十四世张邦迁居迁居王范镇东大街,后因经商定居上疙瘩,后裔繁衍生息于此。
张门历代祖宗谱
第十代:张公讳文木配肖氏
十一代:张公讳进善
十二代:张公讳大年
十三代:张公讳玉英
十四代:张公讳天庭
十五代:张公讳邦
十六代:张公讳端礼
十七代:张公讳克明
3. 王范镇东大街张家院张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王范镇东大街路北清真寺胡同北段后胡同,后胡同有张家院,张氏家族居此。
本支张氏,清末自洛宁老城南街迁来。本支张氏与洛宁老城南街张军为近支。张军为张凤彩曾孙。老城西街村有张合林、张海林兄弟都是张凤彩后人。
清朝末年,张凤彩兄弟三人,世居洛宁老城南街。张家在王范街做生意有商铺,张凤彩让二弟三弟到王范街料理生意,后来定居王范张家院。民国时期,有支系迁居老城西街。
1964年王范张氏神祗被烧毁,年深日久,不可考证。今传至6世,15户,60余人。
4. 王范镇东大街张旺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王范镇东大街路北清真寺胡同路东。
本支张氏家族为冲口村张氏家族支派。明末清初时期,张氏始祖张公讳尚成,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永宁县冲口村立祖,繁衍生息,聚族而居。后裔分为四支,一支冲口村,一支居崇阳沟,一支居王范镇,一支外迁不详。
清光绪三年(1877年),传至九世时,先祖兄弟二人,长祖讳阳,次祖讳旺。
张公讳旺自冲口村迁居王范镇东大街做小生意谋生。后定居于清真寺胡同东侧东大街以北。张氏后裔主要分布于王范镇东大街,今王东村。迄今传6代,12余户,50余人。
本支张氏祖茔在洛宁县疗养院北坡,因县城建设用地,祖茔迁到王范镇北闯王坡东面鸭子坡。
张氏人物:
张大朋:医师。
张小朋:山西铁路管理局科长。
张兵:洛宁县委科长。
张惠国:洛宁县中医院医师。
张朋昌:洛宁县坞东小学高级教师。
王范镇东大街张旺家族家谱
2012年10月张朋昌等修。内容有:序言、姓氏来源、祖训、世系表、世系图、人物表、坟茔、后记等。
张氏族谱序
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血浓于水,叶落归根,凝聚族群——张氏家谱。
我们先始祖爷张尚成由明末清初于山西洪洞县迁徙永宁(洛宁县)坞西冲口村,洛宁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此优美环境中,张氏门第后代有相当发展至张氏第九世张旺于光绪三年(1877年)迁王范王东村,并购置房产土地,白手起家,子孙渐渐兴业,发展到2012年,王范张氏后代已逾50口,皆能勤俭兴家,秉承祖训,士农工商,各执其业,家业业已壮大。
自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徙永宁后,坞西冲口张氏家族后传为四门,一门王范张氏,一门坞西冲口,一门崇阳沟,一门现传在外地,族情万年,有待联系。
我门张氏笃教学言,敦孝悌言,笃忠敬言,英贤辈出,峥嵘自强,清朝时曾出县令,千秋传宝典,万代松柏茂。今朝我门文医商学,人才辈出,彰显祖宗之阴德。
我始祖先家谱,由于宗族人数众多,居住分散,编写总族家谱很难完成,恐日久祖辈不详,亲疏不知,随按我王范张氏门一支自列一表,文字、图片尽心详尽,图片另加以文字说明,做到一目了然,今后再写全族总谱,并作以先行整理。制成后每户一册,望后人妥善保存,以传后代。
二0一二年十月一日
后记
我们王范张氏,自曾祖父张旺迁徙到王范东街,自曾祖父传至现在已是第六代了。张氏后辈族人,继承祖上基业,辛勤劳动,节俭持家,先祖事业兴旺发达,子孙繁荣,人丁兴旺。我们张氏后人,有的远离家乡,在外地创业,生根立足:有的婚嫁离乡在外地安家,而我们王范张氏未曾有家谱问世,长此以往,年代久远,张氏后辈将不知道祖先在何处,亲人在哪里,寻不到根。为使我们王范张氏后人寻根怀祖,亲人相聚,我萌生了编制张氏世系表的念头,可为张氏族人寻根认亲之用。为此我走访调查记录,查看张氏先世的有关资料,经过整理草草编成《王范张氏家谱》。由于我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所编家谱错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张氏族人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在编家谱时订正。
王范张氏第十二代裔孙张朋昌拜谒
公元二0一二年十月一日
5. 王范镇东大街上疙瘩张氏家族(张富德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王范镇东大街路北上疙瘩。
本支张氏为下陈宋村二门张氏家族后裔。下陈宋村二门张氏家族为德里张氏二门祖张珷后裔。清初,十世孙张明延迁此立祖。
1930年,张氏先祖张富德因谋生自下陈宋村迁居王范镇东大街路北上疙瘩定居。
迄今传5代,5户,20余人。
本支张氏祖茔在今凤翼路北太阳城,后迁往王范镇北闯王坡下。
6. 王范镇东大街张庆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居住在王范镇东大街路北。
本支张氏为新寨村四门张氏家族后裔。新寨村四门张氏家族为德里张氏四门祖张玹后裔。清初,十世孙张鼎延迁永宁城南街立祖。张庆家族为洛宁老城南宅张氏张鼎延后裔。
1960年,二十世张庆自洛宁老城南街迁居王范镇东大街。迄今传4代,4户,10余人。
7.王范镇南街张全武家族
本支张氏居住在王范镇东南隅南街。家族来源失考。有支系迁居罗水沟、黄沟湾等处。南街张氏家族现有8户,40余人。
8. 王范镇南街张金超家族
本支张氏世居王范镇东南隅南街。家族来源失考。
本支张氏自清代中期以来,世居南街。相传南街李六经出继舅家(南街张家),继承香火,改姓张氏,改名张六经。张六经传子张万章,张万章传子张亮,名玉岳,张亮传子张金超。
王范镇南街张氏后裔,现有1户,10人。民国中期有兄弟二人(张金超祖父辈),迁居新安县城。南街张氏一支与新安张氏支系,互有来往。
另外,王范镇东大街张氏家族还有回族张氏,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