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与佛学可是渊源颇深呐。 1972年,他阅读《禅者的初心》后,开始禅修。 随后他借禅修习得三种能力,直指本质的洞察力,极致的专注力和生死观的超脱。 在他看来,过多物质追求只会成为心灵枷锁,唯有简单纯粹,才会内心自由。 这种态度与《心经》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不谋而合: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等真正理解其中智慧后,你便会明白: 越是在物质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这句话便越是可贵。 ![]() 01# 断:无挂碍故 我们的心挂碍太多,因为挂碍太多、负担太重,所以感到很苦。 据说过去有一个帝王想要编写一部人类史,找了多少专家学者开会,预备编辑这部人类史。 但是这些专家学者天天开会,开了几十年的会,竟然还不知道如何写法。 皇帝一直在催促,这许多人实在不得办法了,可总得要应付一下皇帝。 怎么应付呢?“人”一个字很简单都写不出来,那么就写六个字: 人生、人苦、人死。 人出生了之后,就会有苦,就会死,这就是人类史。 无论人生也好,人苦也好,人死也好,就只是一个东西,就只是一个挂碍,我们就是心里的挂碍太多,所以患得患失。 日本有个快川禅师,军阀打仗,要拉他去当参谋。 他不干,于是军阀就要用火烧他,逼他就范。 没想到军阀来真的,熊熊大火烧起来,众人都慌了。 但禅师却叫大家静下来,安心参禅,心无挂碍,面对生死,无怖、无惧、无畏。 所谓:“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所以说古代有修养的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 只要灭却心头的罣碍,心里自能清凉。 生活中,房子、车子、票子,功名利禄,何尝不是挂碍呢? 这些牵绊着我们,让我们疲惫不堪,难以找到和享受真正的快乐。 断非无情,而是把心力留给更重要的事——比如理想,比如开悟。 02# 破:无有恐怖 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恐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害怕失业,所以每天战战兢兢,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事物; 害怕被拒绝,所以不敢向喜欢的人表白,只能将这份感情深埋心底; 害怕失败,所以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只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碌碌无为。 这些恐惧,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无法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但实际上,很多恐惧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小时候,看过恐怖片之后,我们总是不敢黑夜里一个人出去上厕所。 要把全部灯都打开,还要拉着大人一起去,家里有狗狗的,还要牵着狗狗。 生怕一转身,就碰见一个张牙舞爪的女鬼出来。 等长大后才知道,这都是自己吓自己的,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鬼啊! 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些恐惧,打破内心的挂碍,就会发现,原来它们并没有那么可怕。 正如《楞严经》所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现代人在职场竞争中焦虑失眠时,或许应该明白: 真正可怕的从来不是困难,而是对困难的想象。 ![]() 03# 离:远离颠倒梦想 无有恐怖就“远离颠倒梦想”。 众生颠倒什么?明明有真如佛性,他不知道,就说无; 明明世间没有功名富贵,他偏要认真追求,这就是颠倒了。 星云大师年轻时,常有人问他: “法师,你年纪这么轻,就吃素、出家了,不能去跳舞,不能去看电影,也不能吃鱼吃肉,你为什么要这么消极呢?好可惜噢!” “跳舞、打牌、吃喝玩乐,就叫积极吗?守道、守贫、守德,弘法利生,这就是消极吗?” 这就是一个颠倒的看法。 有一个人的妈妈过八十岁生日,于是请唐伯虎到家里吃饭,吃过饭后,就请他题个诗。 唐伯虎写:“这个女子不是人。” 这个人心里不高兴,想着:“怎么骂我妈妈'这个女子不是人’呢?” 过了好久,唐伯虎又接下去写:“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啊!好啊!”这是当然的,妈妈不是普通人,是九天仙女下凡尘。 之后再写:“养个儿子会做贼。” 这个人心里又嘀咕了:“莫名其妙,怎么第三句写得这么难听,养了我这个儿子是做贼的?我什么时候偷过人家的东西?” 过了好久,唐伯虎又再写了一句:“偷得仙桃供母亲。” “好好好!到天宫里面偷仙桃供母亲,有意义!” 所以,人都活在语言、思维、惯性的颠倒妄想里。 人的本性,如趋利避害,贪图享乐等等,会让我们陷入颠倒梦想中。 《红楼梦》中“好了歌”唱尽此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现代人追逐学区房、年薪百万的执念,何尝不是新版“黄粱梦”? ![]() 《坛经》有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离执念方能见月明。 04# 生:究竟涅槃 现在的人都把“涅槃”跟“死”摆在一起,什么人死了,就是“得大涅槃”,以为“死”就是个“涅槃”,所以让人看到涅槃就害怕。 其实涅槃是不死的生命,完成的人生就叫涅槃。 佛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等正觉,成等正觉就是证悟涅槃。 证悟涅槃,就是证道的意思,不是“死”的意思,况且佛释迦牟尼是证悟涅槃后才度众生的。 梦窗国师有四句话: 无病是第一利,知足是第一富, 善友是第一亲,涅槃是第一乐。 所谓,“究竟涅槃”,是指彻底超越生死轮回、熄灭一切烦恼后的绝对自由,是生命最圆满的觉醒,是最充实的快乐。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种来去自如,不滞一物的心态,便是究竟涅槃。 写在最后 当我们为学区房焦虑、为同龄人薪资羞愧、为朋友圈点赞数纠结时,《心经》早已给出答案: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愿你从此: 断挂碍如快刀裁云, 破恐惧如春风化冰; 离颠倒如明镜照妖, 得涅槃如莲花出水。 毕竟——《坛经》有云:“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记得右下角「点赞」、「在看」、「转发」 ![]() 祝你我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