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肾”是指人体内的五个重要器官。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这五个器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部位,还与人体的精神、情感和健康状态紧密相关。 关于“心肝脾肺肾”,并没有“月”字,这个说法来源于汉语的成语或者日常用语。在汉语中,成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它们的形成与演变可能和古代的医学理论、哲学思想、民间传说等有关。 心肝脾肺肾五个字中,“心”常常被视作人的情感和意识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成语中经常被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器官搭配,如“心肝宝贝”、“心肝俱碎”等。而“肝”、“脾”、“肺”、“肾”在成语中出现的频率没有“心”那么高,可能是因为它们在传统医学中的功能与情感、意识等方面的联系没有“心”那么紧密。 至于“月”字,它在汉语中常常与“肉”字组成“肉月旁”,是很多与身体部位相关的汉字的部首,如“胸”、“背”、“腿”等。但“心”字并不包含这个部首。这可能是因为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心”字的设计与其它带有“肉月旁”的器官用字有所不同。 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心”字在甲骨文时期是象形字,像心脏的形状,后来虽然经过演变,但仍然保留着与心脏相关的特征。而“月”字作为部首,多用于表示与肉体、腹部相关的器官。所以,从文字发展角度来看,“心”字没有“月”字旁是正常现象。 |
|
来自: 谈天2017 > 《黑龙江省陨石研究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