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笔者在临证中遇到不少此类病例,亦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现介绍一则从血虚风燥论治银屑病的验案,与同道共享。 陈某,男,58岁,因“反复全身皮疹伴瘙痒3年”于2024年5月16日就诊。患者3年来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昼夜均作,每于夜间为甚,先后予口服中药汤剂、中药外洗,以及抗过敏药物等治疗,但症状反复。平素饮食、夜寐及二便均正常。刻下:全身皮疹大小从针尖至黄豆大小不等,头部皮疹尤甚,如拳头大小,刮开鳞屑可见一层白膜伴点状出血点,皮损基底泛红。舌质微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西医诊断为银屑病。中医诊断为白疕(血虚风燥,热毒泛表)。 治则:养血祛风,凉血解毒。方用四物汤、地肤子汤合土槐饮加减: 生地黄15g,当归10g,赤芍10g,土茯苓30g,白鲜皮15g,生槐米30g,地肤子15g,牡丹皮10g,拳参15g,蛇舌草30g,紫草10g,白蒺藜15g,生甘草10g。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服药期间嘱不可进食辛辣、酒、葱、韭、蒜、海鲜、雪菜等,避免感冒。 6月1日二诊:药后瘙痒减轻,鳞屑减少,余无特殊。 守原方加炙麻黄6g,14剂。 6月16日三诊:服药后皮疹大消,唯头部有铜板大小皮疹,不痒。 守上方去炙麻黄、拳参、蛇舌草,加制首乌、夜交藤各15g,14剂。 6月30日四诊:皮疹基本消退,唯头部有淡红色红斑,遂停药观察。 12月中旬电话随访,症状稳定,未再有新发皮疹,瘙痒也已明显改善。 按 银屑病归属于中医学“白疕”“松皮癣”的范畴。本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饮食与外感等有关。患者多体质燥热,热而生风,风热侵犯肌表而发。其次,若机体受外邪侵袭,或进食辛辣肥甘之物以后,营卫郁而化热,则瘙痒不已。《诸病源候论》曰:“干癣候,记载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故本病后期多因营卫气血不足,血虚生风,气滞血瘀,蕴结皮肤,肌肤失荣,化生鳞屑。本案患者病程3年,皮疹伴瘙痒,皮损基底泛红,刮开有鳞屑,考虑病位在皮肤,与风、湿、热、瘀、虚密切相关。 在治疗上,初诊予四物汤、地肤子汤、土槐饮加减。方中当归、生地黄和血润燥。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祛风止痒。紫草、牡丹皮、赤芍凉血化瘀。土茯苓、生槐米清热解毒除湿,取自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的土槐饮。患者病程日久,燥热偏盛,恐药力难以直达病所,辅以拳参、蛇舌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二诊,鳞屑消退较慢,佐以炙麻黄以汗法润腠理,加快鳞屑脱落。三诊,皮疹大消,遂去炙麻黄、拳参、蛇舌草,加制首乌、夜交藤,增强润燥和血之功。全方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通过治血与治风,使内风无以化生,外风无以侵犯,攘外兼以安内,达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本病极易反复,叮嘱患者平素仍需注意生活起居,方能少发或不发。(陆钱海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