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第一种特性(能现),所以万法可以互相映照;由于第二种特性(所现),所以万法又互为镜像。就像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但镜子本身的本性不会改变。 好比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虽然都能在镜中显现,但影像并不会随着物体的远近而改变。另外,在河流或泉水里能看到日月,这是“能现”的作用(所现是日月);但如果把河流泉水本身当作“所现”,那么长河飞瀑也能被纳入镜中,成为镜中的影像(能现是镜子)。 当登上高楼,手持明镜时,黄河的壮阔景象就能全部映入镜中;千丈瀑布,也能在小小的镜子里显现。王维的诗句说:“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白云绕窗,并从户牖的缝罅中偷袭入来,沾惹衣上;卷起帘幔,对镜理妆,山泉的投影即在镜中。)这正是“所现”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心像高悬的明镜,那么一切法都能含摄其中;如果我们的心性像广阔无边的虚空,那么一切境界都能自在显现。 因此,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可以像照镜子一样观察自己的心念,明白情绪只是“影像”,不执着、不抗拒,更别被它绑架。 ![]() 下次,当老板批评你,你瞬间怒火中烧,心跳加速,甚至想拍桌子走人时,请这样观照自心: 暂停几秒:像手机突然卡顿一样,先别急着反应。 观察念头:“愤怒”只是你心里的一个“影像”,不是真正的你。 问自己:“这个情绪是真实的吗?还是我的'末那识’(自我执念)、意识(分别计较)在作祟?” 结果,你会发现,愤怒像云一样飘过,而你才是那片广阔的天空。 我们可将这种容易操作的自心观照法,提炼成四个操作步骤:
通过这种正念练习,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澄澈,像明镜一样照见真实,不被幻相迷惑。便会明白“一切唯心造”,心像明镜一样能照见万物,而万物又像镜中影像一样虚幻不实。如果我们能保持心的清净,就能照见真实,不被外境所转,达到自在无碍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