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浩强||灞河颂第二十一集:打词名家

 乡土蓝田 2025-04-14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人文/村落/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史迹

灞河颂

沈浩强

第二十一集:打词名家

传闻侄女要出嫁了。村里人相拥赠衣、赠鞋、赠袜子,就那邻居的汪老婆子家里是那么的穷困潦倒!还赠了一面花镜子送了去,人的心情真让人捉摸不透!

沟口院的贤惠娘,居家转出转进!心想倾尽一切为那侄女施点小礼,但囊中羞涩。也显咱这个当娘的是不够格啊!曾记得那年上坡去收玉米,是咱老眼昏花,一不小心栽倒,从坡上滚落下来,柴楂扎的咱满身都是鲜血直流,送到医院检查乃属严重性骨折,生活都不能自理!侄女娃把咱扶起、放下,做饭、洗衣服,那样活没做啊?咱这条老命都是娃救下的。这做人都要有良心,人无良心,六畜不如啊!这人间的礼义话题就是这么阐述的,咱咋能无礼义之实了!

贤惠娘在万念之中理出一条感义的办法来,古人云,“遗子满嬴金,何如教一经”!咱没有啥送给侄女做纪念,就把老先人遗留下来的打词寻物的祖传,传授给她,我想这要被给侄女一窖金子还管用呢!决心一定,将心补心,贤惠娘就让人把她的侄女请了来!

这侄女受邀来到贤惠娘家,贤惠娘开言说。“我的侄女呀!娘对不住我娃,听说你要婚嫁了,娘想来想去都没有啥送给我娃。娘想了就是送我侄女些物料。也用不下一輩子,娘把打词的祖传传授于你,这祖传是丢物后根据丢失物的时间,进行推算是否能够寻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性,但并非神的传说。这都是古人经过漫长岁月,总结试验出来的,能给人指点迷津,也能提高咱打词人的人格价值,你給人指了路,人把东西找寻着,谁不称赞感激你呀!想到这里,娘就把这传給你,就等于送给你了一样贵重礼物。

做侄女的听到娘的肺腑之言,泪流满面,娘送的是无价之宝。送的是做人的根本!娘和乡亲们的心意我都领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回家看望您们的呀!

带着满腹经纶的侄女名叫李芹,第二年就来到灞河下游的夫家,相夫教子,孝敬老人了,她与夫在村里当然也不是那有影响的人物,做人、处事!平平淡淡。

在那年冬天,村里有一富人,手戴价值三千元的金戒指在门口破柴禾,破完柴禾后他发现手上戒指不知何时脱落,他把原地柴禾细查了不知有多少遍都未曾找到,原因他是机械的寻法,顾此失彼,最后还是以哎声叹气,大瞪两眼,怀着失望的心理而结局!

此事让李芹知道后,根据丢物的时间、日月,进行推算这东西还在,在什么方向,具体范围,让丢物人去找。丢物人有些不大相信,其主要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焉能有这本事!李芹说,我看你损失几千元,给你指点迷津,你信不信由你,最后他家老人说,人不可貌相,马不可论鞍。你还是去寻吧,莫否李芹对咱的一片心意!

丢物人按照李芹的指点,果然在他的床下找到了金戒子。

丢物人高兴极了,即感动又追悔莫及,感动的是那三千元又回来了,追悔的是咱不该下眼观人。好!这几千元回来了,随手指示老婆进屋拿下一千元,准备报答李芹的心情,谁料想李芹高姿态一分不收,咱都是邻居人要啥钱啊?从此后李芹打词的声誉传遍全村、全镇!渭南人都慕名而来。

有一年,一个渭南人连夜到了李芹家,说孩子的爷爷带着孙子前去公园游玩,走丢了孙子,吓得爷爷急步朝着回家的路上寻找,到了家里还不见回来的踪影,急得爷爷立马通知儿子四处找寻,着急了的儿子听人说许庙那儿有个打词的能人,他到了厚镇,就沿路打听到此,一经打词,小孩正朝家的方向走呢!话刚落点,家里电话来了,孩子回来了,那人特别高兴,随手从兜里掏出一張钱寄给李芹,就骑着车飞野似地回去了!

打词寻物的几律能如此这么高,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只因前人经过无数代人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一条丢物与时辰变化的规律,再者因打出的因果,能以稳定丢物人因寻不到物的急噪心情,给丢物人指点了丢物方向与寻回的时间,有了期盼!让丢物人不在着急的情况下,很快寻到丢物。

李芹的声誉越传越远,经常有时废寝忘食的支应来客寻访,近处乡邻丢物打词等于帮了其忙,远处慕名而来的,随心补事,没有回报就当为人民做了好事一回!

四十多年来,不管远近的丢物者前来打词,况且不分白天黑夜,是来的人心都对打词抱有希望,她都认认真真的为他服务至上,她在灞河两岸口碑及佳,也可说是灞河上游的打词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

(待叙)

乡土蓝田特邀作者:沈 浩 强,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翟家村人,年轻时,曾作过写作梦,但因生活所迫,感谢新时代,让我实现写作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