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教学中的“精雕细琢” 中山市石岐启发初级中学∣任玮瑾 前不久,学校道法科组传来喜讯,在80所学校中,初三道法备课组期末教学质量各率排名前三,甚至个别率排位第一。学校邀请备课组长杨婉君老师分享成功秘诀。杨老师以《勤研以善教,聚力而前行》为主题,分享了备课组科学的备考经验。其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并感同身受的就是备课组的“二次备课”。在二次备课下,第一次任教初三的几位年轻道法教师目标更明确,考点更清晰,战术更精准,课件更精美,学生技能更加完善,大部分学生都是轻松备考拿下满意的分数。我不仅感叹于几位年轻教师的拼劲儿,更感叹于她们不惜利用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深度教研,对于教学的严谨态度有目共睹。在教育的道路上,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它不仅是教学的起点,更是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和规划。在我的从教经历中,“二次备课”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仅仅依靠一次备课是远远不够的,“二次备课”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二次备课,从“教学比赛”开始 记得有一次大型的教学比赛,我搞砸了!一节文言文比赛课被我上成常规课,没有任何创新和亮点。事实上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一堂课的教学流程,从导入到问题设计,再到练习和总结,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当真正走进课堂时,我发现临时抽选的班级学生对常规的教学思路并不感兴趣,他们并不如我预期的那样积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无趣,甚至有些学生开始走神。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我只遗憾地拿到了二等奖。比赛虽结束了,但教学并未结束,我不能让这节失败的课延续下去。于是,我决定对这堂课进行重新备课,也就是所谓的“二次备课”。在二次备课中,我重新审视了教学目标,调整了教学方法,增加了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例讲解。当我再次讲授这堂课时,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二次备课不是简单地对一次备课的否定,更多地是发现不足后的一种改进和完善,是对教学的“精雕细琢”。从此以后,我会对上过的课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会因教过的课程而忽视备课,我也要求自己在课堂上不能照旧按部就班,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一个班级没讲好的环节必须在另一个班得到针对性地改进,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备课中,逐渐成长。 二、二次备课,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传统的备课更注重“备教材”,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上。然而,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我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需要在备课时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而二次备课恰恰为教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我会仔细回顾每个班级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兴趣点。例如,在讲《定风波》时,我发现班级不少学生对苏轼的坎坷仕途经历很不了解,所以很难体会《定风波》里诗人途中遇雨狼狈下的坦然豁达和无惧风雨的乐观态度,在二次备课中我特意增加更多苏轼的故事,设计“课前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轼;八年级下学期,讲授叙事诗时,班级的学生对于叙事诗的扩写非常感兴趣,我就在教学中适当拓展扩写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二次备课让教学内容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二次备课,让教学质量更上层楼 杨婉君老师在分享教学二次备课时出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第一次备课的学习辅导原答案;另一张是二次备课后的学辅答案——教师修改加工之后的答案。显然第二次备课后的答案更加符合考场中的标准答案。答案用语更加标准,逻辑思维清晰,老师在答案上还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难点程度,学生一目了然。这些二次备课,为学生掌握考点提供了便利,也节约了时间。老师这样精细的备课过程,给学生做出了示范,学习效果自然加强。对于习题答案的二次备课不仅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学得快,效果好,自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二次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次备课不仅对教学有重要意义,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二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二次备课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近些年,在二次备课中,我运用了多种理论和方法加强备课,如大单元教学、情境化教学、主问题设计,等等。这些学习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让我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二次备课,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反思和改进,使课堂更加精雕细琢,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