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沦丧,她的婚姻开始疯狂

 抽屉电影 2025-04-15 发布于陕西

失望源于希望,期待多了自然会产生别的情绪。这一点在感情中在婚姻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人们通常带着期待步入到一段感情当中,进入到一场婚姻里去,然而当时间消弭了一切之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发现去延续之前的一切,那么最终会让人进入到失望的情绪当中去。理解与包容,空间与尊重,这些元素本来需要两个人都去维持,然而当感情或者婚姻的天平渐渐的偏离了初衷,其走向终结的速度也就会越来越快。

今天给大家推荐《克莱采奏鸣曲》,本片讲述的是一段感情如何走向血腥的终结,一顿婚姻如何无法维持下去。一个放荡不羁的男人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得一个年轻女性的芳心,他最终成功了,两个人步入到了婚姻当中,然而很遗憾,当原来的激情散去,这个放荡不羁的男人无法维持自身杯构建起来的魅力,于是,平淡的时间中他渐渐的失去了对于妻子的吸引力。这个时候的年轻的妻子意识到自己的丈夫原来的本性并不是之前所展现出来的那样,于是,妻子出轨了年轻的男人。

放荡不羁的男人开始恼羞成怒,他在洞破了妻子的奸情之后,在没有办法战胜情夫之后选择了杀死自己的妻子。然而当他真正的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这件悲剧被侯麦进行了二次创作,创作之余,也使得观众们对于婚恋观有了一次深入的思考。

不论是感情还是婚姻,一开始都是非常纯洁的,但是当我们过多的混杂了别的因素在里面之后,这种纯洁就荡然无存了。放荡不羁的男人之所以后面感觉到无力维持自己的婚姻,原因是在于自己之前和之后的不一致性,这种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之上的不一致,很大程度的破环了感情的纯洁性。靠着欺骗获得的婚姻最终也会毁在欺骗之上,没有人能逃出来这个循环。

这虽然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然而当人们步入到现代社会后,当感情和婚姻再一次被物质包装之后,这种欺骗在当代却成了一种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容纳的普遍现象了。如果说本片是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当代,这个问题并没有被任何人重视,即便是那些重视这个问题的人,也不会意识到,这种危机最终带来的是什么,后果绝不会比本片中的杀妻要轻。

维持感情或者婚姻的纯洁性的整个社会层面的东西叫道德,一旦道德沦丧,那么感情或者婚姻就没有了思想基础,人们自然就会去用别的东西来锚定感情或者婚姻。这个社会有什么,人们便会用什么,当一切朝钱看,物质至上,金钱就是一切的时候,情感自然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当代困扰中国年轻人恋爱婚姻的主要矛盾那就是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重要吗?物质基础很重要,但物质基础的前提是两个人有感情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谈物质基础,那么两个人就不会是一种感情走向婚姻的结合,而是一种物质上的交易,将交易当作是爱情或者是婚姻的核心显然是背离了这两者的初衷,然而现在,这种理念却大行其道。

当道德沦丧之后,原来的情感无法维系,自然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因此,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走向奇怪方向的时候,我们是否要重新捡回道德这面大旗,就很重要了。

如果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或者是感情而是因为物质基础,那么当这个物质基础不复存在的时候,婚姻或者是爱情将会用什么锚定?这种不稳固的关系自然会灰飞烟灭。

如果一切都用物质来锚定的话,那么亲情就无法解释了,同理,亲情可以用非物质的方式锚定,那么爱情为何不可呢?高度物质化的社会喜欢将一切定义为一种交易,因为交易才能产生价值,如果仅仅是情感上的结合,无法用物质来锚定,那么谁还会为感情买单?如果没有人为了感情付出太多的物质基础,那么消费如何产生?

这就是当下的主基调,当一切都是以产生利润为基础的时候,我们想要的纯粹的爱情还会成为主流吗?自然不会,因为纯洁的爱情是不需要物质基础来装扮的,它本身就是核心点,而那些用物质基础来装扮的爱情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的非纯洁性。伪装一旦去除,就会出现本片中这样的悲剧结尾。因为一个人无法在所有时间骗过所有的人。

谎言可以一时之间欺瞒别人,但是当这个时间被拉长之后,欺瞒就成了无稽之谈,如何改出去,就需要我们一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用真实定位自己,而不是用流行的价值观来左右自己的情感,人有别于动物的本质在于思想,没有了真正的思想,只能成为随波逐流的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多了,这个世界只会更烂。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