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看到义津老乡李建义先生写的义津米面,写得文采飞扬,激情四射,让我受益匪浅。看过之后,心里也痒痒的,也想写一下义津米面,让义津米面再现江湖,顺便也露一下我这如秋风落叶的老脸。但转念一想,不可,就我这水平,写义津米面,愧对江东父老也。现在,我突然有了新的考虑,觉得再不写义津米面,我这个老掉牙的义津茶客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决定,硬着头皮也要写写义津米面。即使出洋相也好,打肿脸也罢,反正我老脸皮厚,豁出去了。不管写得如何,也算为义津米面尽了绵薄之力。 在写米面之前,我想就米面的品牌说点想法。 义津米面的正名应该就是义津米面,没有其他。因为只有义津下属的几个村庄,能做出精美合格的义津米面,其他地方所谓“米面”,与义津米面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米面只属于义津,绝不能把义津米面称呼为枞阳米面,同理,不能把白云生腐称义津生腐。其他地方如有米面,怎么称呼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义津米面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义津米面是有传统的,是有历史文化的,是有时代渊源的,距今已有两百年历史;其中的制作技术和多道工艺流程,外人是不知道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什么米面、排子面,都可称其为义津米面。这一点,我要反复强调,以免鱼目混珠,遭遇当年贵池杏花村酒的尴尬。 其二是,我很小的时候义津就有米面了,谁知叫着叫着,不知什么时候居然变成了义津排子面! 义津米面就是义津米面,不挺好的么,简单顺口,深入人心,称呼了很多年。为什么又改称义津排子面呢?这个花里胡哨的东西,难道比米面文雅了?好听了?高明了?顺口了?相反,反而拗口了,不伦不类了,没有米面简单明了,也让外地朋友不知所云,排子面到底是什么面呢?而米面一听就知道这是米做成的面,是米在经过若干次加工、经历了若干道工序以后,才实现华丽转身变成了人们喜爱的义津米面。 所以我坚持认为,称“义津米面”,朗朗上口,简单明白,才是正宗的,传统的,合适的,才符合民风民俗,人们也感觉很亲切,很自然,这不挺好的么。 这个排一是数字称呼,二为形状而已,无法突显米面的深刻内涵和它的光荣历史传统。 我常听母亲说,想吃米面了,今天晚上浸两排,明天中午吃正好。这个“排”用在这里,多么亲切自然。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义津米面”这个品牌,不要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冲击得七零八落,保持完整统一的“义津米面”才是王道,让义津米面继续发扬光大,冲出枞阳,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由此,我又想起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品牌的力量无比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就是效益,希望义津有识之士,坚决站出来,共同维护好“义津米面”这一品牌,并希望把这个牌子长期继续打下去,久久为功,必有效果。 米面在我记事的时候,就风行于义津,那时,米面以妇女做月子品尝为多,送祝面首选也是米面,其次才是挂面、“洋面”。按中医说法,米面性温,滑爽,鲜美,营养,容易消化吸收,是妇女做月子的滋补佳品,不少产妇,在整个月子里,都与米面为伍。 品尝时,常用老母鸡汤、小罐煨肉、煨猪脚、鲫鱼汤……将浸泡好的米面,下入汤中,稍煮一下即可出锅品尝。既方便快捷,又鲜美无比。 记得老伴当年做月子,岳父母和不少亲戚,都送来了米面,在滿足老伴品尝的同时,我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让我过足了米面瘾。那真是百吃不厌,再吃都不觉得厌烦。我也跟吃了一个月,当我“满月”时,养的白白胖胖,仿佛又年青了好几岁。这就是米面带给我的神奇。 米面因做工精细考究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见于节庆、来客,或馋久了用来解馋,才见到米面的身影,平时也偶尔品尝一下。这东西确实像魔鬼,隔段时间没有吃心里就痒痒的,就想吃。吃过之后用不了多久她又重新勾起人们的食欲,又一次让人们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成为她的俘虏。所以,义津米面,她有摄人魂魄之魔力,有撑破肚皮之能耐;有踏遍万水千山之神功,有游走五湖四海之绝技。真是小小米面细又长,弯弯绕绕任飞翔。面食之中大哥大,故乡米面美名扬。 至于米面在义津的产地,做法,加工过程,已有文章介绍,恕我就不再重复了。 记得当年的义津老街,满街都是米面,用大破篮(不是真正的破篮,是很大的竹篮,义津人称破篮)子装着,沿街摆放,想吃时称他几排。一斤只卖二角左右,以后涨到伍角、一元,后来,涨到了五块,又涨到了七、八块,现在多少钱一斤?不知道了。 义津米面独特风味,就在于那淡淡的酸,浅浅的馊,购买时不妨用鼻子闻闻,如闻不到这种小小的酸馊米香味,说明不是正宗的义津米面,是冒牌货。买与不买,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许老该说的都说了,我的责任尽到了,信不信由你。 事情往往都有两面性,这种酸馊味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爱不释手,就有人拒之千里,为了维护义津米面的声誉和正统,今天不妨再介绍一下义津米面的基本特点。 ![]() 义津米面的酸,那是酸而不腐,酸的有章法,酸的有特色,酸的鲜美,酸出了义津米面独有的特色风味;还有那小小的馊,也是馊而不败,馊而有度,馊的恰到好处,馊的正宗并让人心旷神怡。义津米面就凭这两大优势打遍天下无敌手,成了义津的拳头产品,让人们喜爱有加,也成了馈赠佳品。探亲访友时,如拎上几斤义津米面,特别有面子。懂米面的人,收到了米面,肯定感到无比高兴和激动。只是如今想买到正宗的义津米面,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做的人少了,产量下降了,供不应求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义津米面没有不好吃的,只有不会买的,或者不会做的。说不好吃者,对米面不太了解,说他外行可能还不服气。不信,按我的办法来做米面,不把你的舌头和鼻子吃掉那才怪呢。 首先是浸泡,这一关尤其重要。米面要一天晒干,而且要干透,这是所有米面从业者的共识。晒好后的米面,一碰就断,又特别坚硬,这样的米面,才能永久存放,不生虫,不变质。如此坚硬的家伙如不适当浸泡、软化,肯定难以下咽,如同嚼腊。一般头天晚上浸泡,第二天中午吃就可以了。如想早上吃加点温水,加快软化。特别注意不要用开水,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适合米面。否则她被烫的皮开肉绽体无完肤何来米面之美呢。米面只有用冷水浸泡慢慢软化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注意,浸泡时应把整排的米面掰成小快,水要淹没整个米面,必要时上面用锅盖或其他块状的东西压着,将米面完全置于水下,不得有露出水面的米面。理想的浸泡状态,应该是软软的,滑溜溜的,用嘴试一下僵拽拽的,说明米面浸好了。如吃在嘴里,有僵硬的东西,或者有硬骨子的东西,说明浸泡的火候还没有到,需要继续浸泡。 夏天因气温较高,浸泡时间应适当缩短,防止米面变馊,这样,就不好玩了。 浸泡好以后的米面,还要撕成适合品尝的小块小段,就可按各人的喜好来进行烹饪和品尝了。 ![]() 首选,是鸡汤下米面。这种特色义津小吃,让人一吃难忘。鸡汤的鲜与米面的酸爽,还有筋道丝滑的风味叠加,品尝起来让人爱不释手,大呼过瘾,恨不得连碗都吃下去。这种吃法魔力最大,总让人欲罢不能。 老骨汤下米面,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年青时经常把肚子吃的像河豚仍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碗筷,因为它的诱惑力太强悍了。 用胖头、鲫鱼汤下米面,再用火锅突之,品尝起来也会让你神魂颠倒不辨东西。 有一次,回义津做清明,在上街“灰姑娘”饭店,用火锅老豚突义津米面,也让我流连忘返,大呼吃的过瘾。由此又让我想起,用老鸭汤突米面,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用老鹅汤突米面,那又美到什么程度呢……切记,义津米面,烹饪时不需用过多的时间,因为她本身就是熟的,稍突一下即可品尝。如时间突长了,突糊了,又失去她的风采。 在义津,母亲有时用肥肉炒米面,再加点家里晒的酱板、白菜苔、蒜子,这种炒米面一旦端上手,神仙不想走。那种风味,远远超过了太湖的炒豆粑、云南的所谓炒米线,让我印象十分深刻,至今难忘。 总之一句话,义津米面是大众的情人,不管与什么样的食材配伍,都能擦出无与伦比的美味火花来。当然,不能乱点鸳鸯谱,不能乱配瞎配哟。 综观天下英雄好汉,无不贪吃好色也,尤以吃最能征服人的肠胃和意志,而义津米面,总能让食客们眉飞色舞,兴奋异常,因营养可增强体质,可帮助他们的事业,振翅高飞,冲向蓝天! 义津米面不仅是吃的,还是义津的招牌,义津人的脸面,义津人骄傲,义津人拥有了米面,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说:吾乡有米面也! 有感于义津米面的供不应求、紧张难买,我诚恳希望,在外打拼的故乡儿女,归来吧,我亲爱的孩子们,为了义津米面,让义津米面形成产业规模,也为了故乡的振兴发展,更为了故乡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回来做米面吧,这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希望故乡从事米面制作的能工巧匠们,把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让义津米面有所突破、创新和发展,并把此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年青人,因为他们,才是义津米面的未来。 义津,打米面牌,可能是敲开市场大门一个最强有力的武器。 来源:文乡枞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