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朗的多芯光纤(MCF)无中继传输研究成果!

 通信百科 2025-04-1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在OFC 2025会议上,阿尔卡特朗讯海底网络团队展示了一项关于多芯光纤(MCF)无中继传输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了在256公里长的2芯-非耦合MCF光纤链路上,实现每纤芯25.2 Tb/s的实时传输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成果。

该实验系统采用三套实时收发器,支持可调比特率与调制格式。研究人员选择90.2 GBd波特率与16-QAM调制,结合协议开销和前向纠错(FEC),实现每个波长600 Gb/s的净数据速率。

图. 实验装置(双向配置)

备注:含3套实时收发器。FI=光纤输入;FO=光纤输出。功率放大器为铒镱掺杂型,拉曼泵浦使用双波长。

在波长范围上,覆盖C波段从1536.71至1567.95 nm,共配置42个通道,通道间隔为94.8 GHz。通过宽带放大自发辐射(ASE)与波长选择开关(WSS)的组合,模拟真实波分复用(WDM)系统环境。信号经过分路和去相关处理后,分别输入MCF的两个纤心。

如上图所示,光纤链路总长256.5公里,由3段2芯-非耦合MCF光纤组成,每段纤芯采用纯硅材料设计,有效面积125 μm²,1550 nm处平均衰减0.157 dB/km。实测双向串扰值在51公里单盘光纤中呈现-58至-64 dB波动,且1535-1568 nm波长范围内差异超过3 dB。

系统配置中特别采用了铒镱掺杂功率放大器(Er:Yb-doped boosters与拉曼泵浦的组合方案。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达30 dBm,覆盖1536-1568 nm波段;一级拉曼泵浦在1425 nm和1455 nm波长提供最高2 W功率,实现25 dB的开关拉曼增益。由于两个纤芯存在0.7 dB的损耗差异,功率放大器与拉曼泵浦的功率设置需分别优化。

最终测得纤芯1(上图中蓝色光纤)和纤芯2(上图红色光纤)的总损耗分别为43.6 dB和44.3 dB。

在传输性能测试中,团队对比了有/无串扰条件下的双向与单向传输结果。实验验证显示,同一纤芯在不同配置下信道功率波动始终低于0.15 dB,且平均光信噪比(OSNR)保持稳定。Q²裕量测试结果表明,串扰导致的平均性能下降不超过0.2 dB。由此可见,在长距离无中继系统中,双向传输对串扰的容忍度要求比传统重复系统更为严苛。

在双向传输中,42个600 Gb/s调制信道的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含/无串扰):

图. 红色纤芯的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含/无串扰)

图. 蓝色纤芯的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含/无串扰)

通过调整红色纤芯的功率放大器与泵浦配置,研究团队构建出单向传输链路,实现50.4 Tb/s的承载能力。基于理论模型推算,250公里级传输距离下双向与单向串扰水平应趋于一致,实测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单向传输中,42个600 Gb/s调制信道的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含/无串扰):
图. 红色纤芯的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含/无串扰)

图. 蓝色纤芯的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含/无串扰)

这意味着此类多芯光纤可灵活应用于250公里级无中继场景,支持双向或单向传输模式。相较之下,长距离重复系统中的单向传输平均Q²性能下降高达1.8 dB,凸显出无中继系统在单向模式下的串扰优势。

总结如下表所示,关于Q²裕量在不同配置下变化的量化,尤其是在比较不同纤芯(蓝色和红色)以及不同传输模式(双向和单向)时的比较:
表:不同配置下平均Q²裕量与FEC限制对比

1. 串扰对性能的影响

蓝色纤芯(Core 1)双向传输时,串扰导致Q²裕量从1.36 dB(无串扰)→1.16 dB(有串扰),下降0.2 dB单向传输时,串扰导致Q²裕量从1.39 dB→1.16 dB,下降0.23 dB

红色纤芯(Core 2)双向传输时,串扰导致Q²裕量从1.28 dB→1.11 dB,下降0.17 dB单向传输时,串扰导致Q²裕量从1.32 dB→1.13 dB,下降0.19 dB

结论:无论双向或单向传输,串扰均导致Q²裕量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小于0.2 dB(符合“平均劣化<0.2 dB”的结论)。

2. 无中继系统 vs 重复系统

无中继系统双向传输的串扰影响(如蓝色纤芯下降0.2 dB)与单向传输(下降0.23 dB)接近。支持正文观点:无中继系统中,双向与单向传输对串扰的敏感度相当

重复系统长距离重复系统(如20000 km)的单向传输Q²惩罚高达1.8 dB,远高于本实验的0.2 dB级下降。

结论:无中继系统在双向传输中虽对串扰更敏感,但其单向传输性能显著优于传统重复系统。

进一步的光谱分析揭示了串扰的波长相关性。在51公里单段光纤的线性区域测量中,串扰随波长增加呈稳定上升趋势。但在完整系统中,拉曼放大器的存在使得串扰测量复杂化。研究人员通过高OSNR条件下无拉曼放大的基线测量,结合有限通道的拉曼效应校正,证实250公里传输后双向与单向平均串扰水平相近,结果如下图。

图.不同配置下通过光谱测量估计的串扰

图.双向传输中1544.2 nm信道的Q²裕量随时间变化(含/无串扰)。

此外,Q²稳定性测试显示,在有无串扰条件下,1544.2 nm通道的裕量时间波动标准差均低于0.01 dB,满足5σ的工程余量要求。

这项实验首次实现了250公里级2芯-非耦合MCF光纤无中继传输,每纤芯容量达到25.2 Tb/s。尽管存在波长相关的串扰波动,但0.2 dB的性能下降显著低于长距离重复系统的典型值。

研究团队特别指出,通过优化光纤参数与放大策略,非耦合MCF光纤可同时支持双向和单向无中继传输,这对未来海底光缆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相关成果为突破现有单芯光纤容量极限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多芯光纤在无电中继场景下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