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在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婚姻并不像现在这么开放,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男子娶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有人说,"宁穷死,也别娶生妻",那"生妻"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地位会如此低下? 01-"生妻"的含义 "生妻"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大臣李陵的《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里的"生妻"对应的是"老母",指的就是李陵年轻的妻子。 天汉元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以中郎将持节的身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游说苏武要其变节,苏武始终不肯,遂被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他才可以回去。苏武牧羊十九年,始终持节不屈,后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和苏武一同前往匈奴的将军李陵,命运却完全不同。当初他和匈奴在浚稽山苦战8天8夜兵败被迫投降,汉武帝却轻信谗言误以为李陵变节,一怒之下杀光了他所有的家人,李陵的妻子因为改嫁逃过一劫。 经此之后,李陵彻底断了回朝的念头。汉昭帝即位后,苏武力劝李陵回汉,李陵便写下了《答苏武书》,终生未归汉,于元平元年,老死于匈奴。 由此可知,在最开始的时候,"生妻"一词,指的就是年轻的妻子。后来逐渐被引申为老公还活着,但已经无夫妻之实的"寡妇"。 "生妻"有多种情况,一种是像李陵的妻子这种,因为丈夫外出征战,主动离开了家。除此之外,还有被夫家休掉的,也有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被休但也无法和丈夫继续生活的。这些女子往往处境艰难,很难再嫁,社会地位甚至连寡妇都不如。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所体现。其中,"可叹停机德"的薛宝钗就是典型的"生妻"悲剧例子。 02-李纨和薛宝钗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有个有名的寡妇,婆婆爱护,小辈敬重,十分得人心,她就是荣府大奶奶李纨。 李纨青年丧夫,但因固守名节,一直未改嫁。且书中提到,李纨的原生家庭是极其保守封建的,从小接受的教育除了"温良恭俭让"就是"三从四德",所以也根本不可能改嫁。 在荣府,守寡的李纨每日既不打扮也不化妆,日常低调又质朴,每天只是教养孩子,帮忙管教家中的女孩子们,做做针线活,一副乖顺的好媳妇样子。 这样的她也得到了回报,贾母和王夫人都对她很关切,在金钱上也少不了给她很多补助,以至于有些眼红的人都嫉妒。 清代的卫道士们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宣扬妇女的"贞烈",无形中加大了对妇女自由天性的束缚。在他们看来,李纨这样的寡妇是值得被赞美和推崇的,她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因为对李纨这一人物大加赞扬。 但一向反对封建礼教的曹雪芹先生对李纨的评价却是"槁木死灰",对她的判词也是"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可见对此观念的不认同。 与李纨这样可以改嫁但却碍于封建道德观念甘愿守寡的女性不同,嫁给贾宝玉的薛宝钗则是典型的"生妻"。 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贾母和凤姐为了家族利益偷梁换柱,让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成就了所谓的"金玉良缘"。这一场婚姻最终以悲剧告终,黛玉泪尽而亡,宝玉遁入空门杳无音讯,新婚之妻薛宝钗则因丈夫的离开成为了"生妻"。 在古代,法律明确规定,未得到休书的妻子,理论上来讲仍然算作人妇,是不能再嫁给他人的。倘若私自结亲,原本的丈夫和婆家人都可以将其告上公堂,以"重婚罪"论处。因此,没有被休的"生妻",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男人敢娶的。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先生这四句判词将钗黛二人的悲剧性说的清清楚楚。 宝钗这样的女子,天生聪慧异常,不论是才貌品行都非久居人下之辈,寻常女子根本无法比拟。 然而,为了家族利益嫁给了宝玉,而宝玉离开之后,她内心痛苦,却还要维持表面的风度,"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最终宝钗年纪轻轻的守了活寡,就像一根金簪子被彻底地埋进了雪里,无论多么的光彩,都无法被看见了。 03-被桎梏的"生妻" 除了像薛宝钗这样未得到休书的"生妻"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明确被原配丈夫休掉的妻子。 封建社会中,一个男人不仅可以三妻四妾,并且还有"休妻"的权利。但"休妻"不能随随便便就休,而是要符合"七出"原则。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从字面意思便不难理解,只要妻子犯了这七件事中的一件,那么做丈夫的就可以单方面决定把妻子休掉,而被休的妻子,也会因此蒙上耻辱,名声就此败坏。 关于这七条,古人还有进一步的论述:"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这么一解释,更是将所有被休的女子钉在了耻辱柱上。 那时候的社会舆论,往往会认为,被休的妻子,要么是犯了错,要么是性格有缺陷,总之,就是不能娶回家的。因此,这样的"生妻",下场也比较凄凉,不仅再嫁无门,甚至连娘家也回不了,因为会给父兄蒙羞。有的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青灯古佛聊此余生,有些甚至被折辱到自尽,一了百了。 在《诗经·卫风》中,有一首叫做《氓》的诗,便记载了一个女子和恋人相识相爱踏入婚姻后任劳任怨最后却被变心的丈夫无情的休妻的故事,读来令人十分唏嘘。 照现代人的看法,婚姻是十分复杂又暧昧不清的综合关系,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很难将所有的原因过错归于一人身上。古人这种丈夫对妻子单方面的指控,是很难理解的。"七出"的原则,也完全是站在男性立场去维护夫家的利益的,对于女性充满了敌意。 这句"宁穷死,也别娶生妻"饱含着对女性的压迫和羞辱,是封建文化留下的糟粕,对于现代社会,根本不适用。 然而,也并非所有的女子都不敢反抗,历史上,也曾有过主动提出"离婚","休夫"的女子,她们的勇气和魄力,实在令人赞叹。 04-封建社会特立独行的女子 譬如,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惨遭夫人"休夫",原因在于他枉顾夫妻情感,屡次纳妾,最终妻子王氏忍无可忍,毅然离婚。 据记载,王氏"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意思就是将家产全部打包一空,离开戚继光回娘家去了,其霸气程度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十分有名的"离婚女性",那就是清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叫做赵明诚,是宋代有名的收藏家。二人在一起时正值两宋更迭时期,兵荒马乱,赵明诚也在战乱中死去,李清照一介弱女子,独自在乱世中奔波飘零,实在是辛苦。 就在这个时期,她遇到了一个叫做张汝舟的男人,不但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还对李清照温柔款款,照顾有加。就这样,李清照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嫁与张汝舟为妻。 ![]() 没想到婚后,张汝舟露出了真实面目。他不但没有什么学识,而且他接近李清照的动机也不单纯,一心想从李清照这里骗走前夫留下的金石文物,一言不合还对李清照拳脚相向。 李清照无法忍受,提出离婚。张汝舟却不同意,李清照一怒之下,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行径揭发出来,将其告上公堂,最终顺利离婚。 宋朝法律有规定,女子告丈夫,不论结果如何,女子都要入狱两年。幸得李清照有朋友照应,最终只是被关押了9天。但她不论如何都要离婚的决心可见一斑。 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早就成了现代人婚恋观的基本准则,不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是夫妻双方的自由选择,不应该被任何条条款款绑架。 女子再婚与否,并不能成为评价这个女人性格好坏或者道德水平的条款,"不娶生妻"的说法,早该被抛在脑后了。 文/竹昂 |
|
来自: boxing2010 >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