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光掠影之三原县 ——三原县一日游小记 乾州蕞娃 (二)李靖故居 去三原县参观李靖故居,是在2025年1月初,那时《哪吒》2还没有上映(《哪吒2》上映的时间是2025年1月29日)。而且本文的发布也在电影热播两三个月之后,所以本文也就没有了蹭流量的嫌疑(我喜欢炒冷饭)。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去李靖故居参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感知历史温度。这里是三原靖国军司令部所在地。之前,我曾写过《靖国军在乾县》的文章,但那是纸上谈兵。这次能够和友人一起参观靖国军司令部,那自然是求之不得。这里被称为“杨虎城花园”,到1937年出国军事考察前,杨虎城在此断断续续住了大约20年。李靖故居还是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与杨虎城会谈的地方,在杨虎城的办公室,陈列着杨虎城与周恩来共商国是的塑像。此地也是史可轩烈士墓地所在。史可轩是兴平市人,曾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校长,是西北革命武装斗争的先驱者。总而言之,参观这里对于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意义。(二)探寻民俗文化。了解中国园林艺术,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李靖故居大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很吸引我。大门为哥特式“山”字形西式牌坊门楼,门楼上赫然写着“天下为公”,并且镌刻着民国党旗国旗。门旁刻有于右任先生题写的楹联“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大门墙壁上的砖雕也极富特色。这些建筑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民俗文化(园内亭台楼阁、流光溢彩,翠竹成林,假山蜿蜒,鱼池、古建、竹林、垂柳及名贵花卉、稀有古树,把整座园林点缀得异常美丽)以及国人思想认识转变过程(“闭关锁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当然李靖故居大门“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是不是最佳方案、最优组合,这并不是我们所能评价的)。 ![]() ![]() ![]() ![]() ![]() ![]() ![]() ![]() ![]() ![]() ![]() ![]() ![]() ![]() 参观了李靖故居后,我收获颇丰:一是在北方见到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据介绍故居建筑仿照《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布局,取苏杭园林艺术之奇巧。园中的读书堂、鱼池、望月楼、挂云楼、八卦亭、妙香亭、望稼楼等建筑具有仿唐宋、明清风格。用假山堆叠的包括“咸阳古渡”“华岳仙掌”“骊山晚照”“曲江流引”“草堂烟雾”“灞柳风霜”“太白积雪”“雁塔晨钟”等在内的微缩版“长安八景”位于园内中部西侧。二是见到一些名贵树木。妙香亭南有一棵距今百年的紫藤盘杨树,紫藤与杨树生生死死纠缠不已,不知是树爱上了藤,还是藤缠上了树?除此之外还有红豆杉、柽柳(距今已经1300多年了,属于省政府立碑的特级保护,我之前在岐山一处寺院里曾见过,不过没有这里的粗壮)。在这里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腊梅花,黄色的腊梅花位于李靖塑像附近。在这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梅花和那梅花的区别。三是这里有一处石刻展廊,展出了大量的石刻,包括经幢、石羊、翁仲、石虎、拴马桩等。石羊最多,形态各异。据了解,这些石刻来源于三原县境内的唐代墓陵。拴马桩也不少,应该是从三原县民间收集的。 到了李靖故居,自然要搞清楚这李靖与热播电影《哪吒2》中哪吒的父亲李靖的关系。三原县这李靖实实在在的人,唐代的大将军;《哪吒2》中哪吒的父亲是神仙,是虚构的神话传说人物。 李靖(571—649),字药师(一称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自幼好学,喜读兵书。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原事隋,归唐后辅佐李渊、李世民父子,被誉为大唐军神。 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民间的崇拜。在其晚年时,被唐太宗李世民绘成画像,陈设在凌烟阁内,并被历代皇帝所供奉。唐玄宗将他列入武庙十哲,并配享太宗庙廷。唐德宗将他列为第一等功臣。这些官方的尊崇为李靖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由于得到历代王朝的承认,祭祀李靖的民间祠庙得到蓬勃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靖的形象逐渐被神话化。晚唐时期李复言《续玄怪录》中记录了李靖的异闻轶事,唐朝末年杜光庭在《虬髯客传》也提到了李靖,这表明李靖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泛传播,而这些故事也进一步丰富了李靖的形象,使其带上了神秘色彩。 明朝吴承恩《西游记》中将李靖塑造成了天宫里的兵马总管、托塔天王,统管天兵天将。托塔天王李靖有3个儿子,即长子金吒、次子木吒和三子哪吒。金吒是如来佛祖的前部护法,木吒是南海观音菩萨的首徒,哪吒被玉皇大帝封为三坛海会大神。之后,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中也出现了李靖,只是时代背景从唐朝变成了商朝,李靖的职务则成了商朝陈塘关总兵。 至于说《哪吒2》中的李靖原型则脱胎于《封神榜》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唐代将军,不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我没有看过《哪吒2》,不能信口雌黄)。 写作本文之前,我曾经查阅相关资料。仔细阅读《三原县志》与《咸阳市志》,会发现有众多不同之处:(1)靖国军购买李靖故居的时间是1917年还是1918年?(2)“半耕园”是谁提出来的?(3)清同治初年是否毁于战乱?(4)更名为“靖国公园”是靖国军时期还是杨虎城主政时期?(5)建国前,这里的学校名称是“靖国小学”还是“东里小学”? ![]() 附1:《三原志》 (1)第五节 东里花园(唐园) 位于城北东里堡村西,是渭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园林建筑。花园系清初黄州太守邑人李彦瑁在唐李靖故居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而建筑多为仿唐格式,故又名唐园。后几经易主,多次修复,基本保持原貌。 清康熙元年(1662),黄州知府李彦瑁在唐园残迹上重新修复,初名李氏园。后辗转归于东里堡刘氏,刘氏后裔刘季昭又重新修葺,取名“半耕园”。清代陕西督学吴大徵题额“半耕园”,勒石嵌于园门。1917年此园售于靖国军,为靖国军官邸,遂更名为“靖国公园”。1930年杨虎城将军主陕,曾拨款维修。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曾来此园与杨虎城将军共商国是。 花园总面积为17930平方米。南北长163米,东西宽110米。现存的建筑有读书堂、转角楼、挂云楼、望月楼、妙香亭等。并设置有小巧玲珑的假山、鱼池及仿长安八景的缩型景观。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颇有江南园林风格。园内古藤抱杨一景,特具妙趣,为关中一绝。 建国前,此园即为东里小学所在地,建国后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县人民政府决定迁走东里小学。1986年省文化文物厅拨款10万元,对主体建筑换顶维修并开辟文物展室,成立李靖故居文管所,接待四方游人。 (2)靖国军司令部:民国7年(1918),陕西靖国军在三原成立,于右任为总司令,总指挥胡景翼部驻扎三原县城。 (3)史可轩烈士墓:墓在东里花园。1957年,县人民政府树立墓碑。碑额篆文“永垂不朽”,碑文隶书“史可轩烈士之墓”;碑座额题篆文“水绕山环”。墓前有石桌1个,石鼓2个。1983年,胡耀邦题词“史可轩烈士之墓”,1984年县民政局树立新墓碑。 (4)李靖故居文管所:1989年,县博物馆划归县文化文物局,下设博物馆、中王堡文峰塔、东里堡李靖故居等文管所。 附2:《咸阳志》: 位于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是一组古园林建筑群。1918年,于右任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时,此园为司令部驻地。 此园传为唐初大将李靖别墅,清同治初年毁于战乱。后为胡景翼所购,旋经靖国军诸将领商议,取名 “半耕园”。杨虎城等为纪念靖国军,改名 “靖国公园”。于右任为书 “靖国公园”4字及 “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对联。公园归泾阳、三原、高陵、富平、耀县、淳化等八县公有。杨虎城主陕时由省府秘书处管理。1930年曾经修葺。1937年公园成为靖国小学所在地,由靖国小学代管。1985年交由文物部门管理。园内建筑大都保存完整。(P519—5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