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英路上(七十)

 qzc大音希声 2025-04-15 发布于广东

当我寂寞的时候,我习惯了写文章。今天下午没课,我的思想又可以天马行空。

看得真切,所以恐惧。今天在课堂上,我以毫无滤镜的视角看向那些学生,一种无力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我深知他们面临的困境,想要拉他们一把,但又是爱莫能助。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心里,让我再一次陷入不知所措的迷茫之中 。

我终于感受到了那种站在悬崖边上的感觉。

我向他们谆谆诉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而话落的瞬间,我心底就有一个声音在轻轻地回响。我知道,能够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止知识,或许是某个关键抉择,又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命运的走向就会因此不同。

现在的学生,老师哪怕是目光如炬,那眼神似火焰般炽热、如闪电般凌厉,都一无用处了。他们凡事皆以自我为中心,仿佛就没什么能让他们心生敬畏、有所忌惮。

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来话长,“专家们”不说,咱老百姓大可“蜻蜓点水”,话不多说。

现在的学生是极需道德教育的。有同事跟我说,她问儿子:当妈妈老了生病了的那一天,你会陪在妈妈的身边吗?

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让这位母亲差点生无可恋。她跟我说,当我们老了,都别想依靠谁,现在要攒一点钱防老。

你知道她的儿子对她怎么说吗?

这个儿子说出了“大实话”了。他说:“到那时我要上班,你就请护工吧。”

很遗憾,说得真实,连一句骗人的谎言都不会说。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与挑战,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今部分学生沉迷虚拟世界,模糊网络与现实的界限,对身边人和事冷漠;还有学生盲目追求物质,忽视精神成长,内心空虚迷茫。这些现象都警示着,当下的学生急需系统且深入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学校与家庭应紧密配合,通过言传身教、开展活动等方式,将道德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驱散内心阴霾,一心向着阳光,成长为正直善良、积极向上的人 。

以前学校来了一个“道德”校长,以一个班为试点,要学生们背《三字经》、《弟子规》,要学生回家与父母行礼,要学生给父母洗脚,被学校的一些“二狗子”批得一无是处。

这个“道德”校长的初衷很好,但这是一个“荒漠”,于是注定了“水土不服”。一些要求是能唤起人们道德的觉醒的,在别有用心的个别人眼中,就变成了“胡来”。

这个“道德教育”要怎么说呢?现在,让我不忍直视的,是一些“没道德”的人整天大嚷着“道德教育”,这不羞于市吗?

没有了“道德教育”,一个学校还有文化的灵魂吗?

当然没有。有人说,学校不是还有制度和纪律吗?

没错。但制度和纪律的落实靠谁呢?一个学校,一些人只顾自己的腰包,另一些人不会寒心吗?

所以,在老百姓无能为力的时候,道德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可以让人自我约束。

我们再深度分析一下吧。制度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制度是道德的保障。道德往往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发挥作用,缺乏强制力。而制度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机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裁,使道德要求得以落实。例如,上级规定了绩效工资要向一线教师倾斜,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果有人无视规定,以各种“加班费”和“身份地位”为标准来发放绩效工资,这就彰显了这些人的道德水平。

一些制度的制定本身就体现了道德观念,通过制度的推行可以弘扬特定的道德。如学校的激励制度,对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教师给予奖励,这就鼓励了员工遵循这些道德规范,使道德价值在企业内部得到弘扬。

那道德是什么呢?制度的设计需要以道德原则为指导,反映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例如,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公平、正义等道德理念是重要的依据。像劳动法中关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体现了尊重劳动者、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要求。

但制度的执行不仅依赖于强制力,还需要人们的道德自觉。如果执行者和被执行者都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制度就能得到更好地执行。比如,在学校的绩效工资制度讨论中,若行政一方和一线教师代表之间,都能互相谦让,才能制定有效长久的制度,并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学校制度的变革会引导老师们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发生变化。比如,在现在的课改当中,一系列教育制度的改革,鼓励老师们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推动了老师们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当学校师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对制度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促使制度不断完善。例如,随着人们对基不出教育全面发展意识的增强,道德观念中对学生关爱和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动了一系列学校制度的出台和完善,如兴趣小组、课后延时的管理制度等。

所以,一个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度,更需要道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