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注意框架格式 巡察报告的框架体例分为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巡视巡察发现主要问题、反映重点人的问题线索、意见建议4个部分。 ●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字数要求高度概括在400字以内。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是我们对被巡党组织的总体“政治画像”,要通过画像见全貌、见趋势、见特点。基本情况要注意客观全面,画像准确,总体评价要前后对应,实事求是,切忌过度肯定,前后矛盾。 二要注意高度提炼 巡察报告是代表市县党委出具的定论性报告,报告政治站位要高,文稿质量水平要高。既要提出宏观方面概括性的方向问题,又要精选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印证具体问题。撰写时要注意开门见山、直指问题,不需要冗长的叙述。巡察报告在文字上必须言简意赅、精炼简洁、浓缩概括。巡察报告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原则上控制在4000字左右。撰写时对人和事的描述要归纳压缩、高度提炼,力求用最少的字数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为了保证整个报告准确精炼、客观真实、条理清晰,写入报告的内容不能简单的把问题底稿拿来拼凑组合,必须经过综合分析和概括提炼,将共性问题研判合并后集中撰写。因巡察报告篇幅有限,我们必须对事例和数据进行精简,在多个事例中,把最能说明问题、最有代表性的事例甄选出来使用。反复思考、反复揣摩,把每个观点和事例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凝练概括。分清主次,把不重要的面上问题进行大幅压缩,突出重点,直指问题,让人印象深刻。 三要注意案例典型 巡察报告重在摆事实、不在讲道理,撰写时谨防空泛,切忌口号式、概念化。没有具体的事例支撑,对存在问题大而化之,放之四海皆准的写法缺乏说服力,抽象的描述缺少针对性和指向性,会导致被巡单位不接受反馈意见,也会导致被巡单位一头雾水,无法整改。要强化“从个别见一般”“从现象见本质”“从业务见政治”的政治意识,甄选出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巡察发现的问题必须用对应的典型事例来印证支撑,用鲜活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印证问题的事例,应当符合我们巡察工作中强调的“见人、见事、见物”的基本要求。让听取报告的人透过巡察报告,对被巡单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直观和清晰的了解,对倾向性问题高度认同。一篇优秀的巡察报告,会让人有印象深刻、形象生动、心服口服、旗帜鲜明的感觉。 四要注意定性准确 巡察报告要准确把握政策,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国法为标尺,做到有观点、有事例、有数据、有分析,做到问题定性和问题归类精准。不能把一般性的工作失误作为政治问题给被巡单位扣“大帽子”,也不能把政治意识、政治敏感性不强的问题,写成一般性的工作问题。问题摆的位置要准确、恰当,注意防止问题摆错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如,巡察中发现某单位存在核销机票不严,累积报销的问题,如果该问题属于财务管理不规范,是业务层面需要立行立改问题范畴,就不能将其列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巡察发现的个别现象,如果不具代表性,就不能简单定性为单位的共性问题。 五要注意突出重点 六要注意语言规范 报告撰写要使用书面语言,提法要符合公文规范。引用党中央提出的决策部署和大政方针要注意准确规范,使用党内纪律处分条例以及政策法规等依据要注意规范严谨。尽量不要用“普遍”、“全部”等绝对化的判断,也要注意写具体,避免使用“一些”“部分”“大多”“好像”等模棱两可的模糊语言,忌讳使用“绝对”“肯定”“非常”“多么”等形容词,更不允许出现诗情画意的描写,报告中一般不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巡察报告可以引用一些生动、鲜活的语言和词汇,但总体文风要平实,尽量不用生僻字,不用晦涩难懂的方言俚语。巡察报告是向上汇报的,尽量少用听不明白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报告要实事求是,直指问题,不要用“某某单位”、“某某同志”,而要点名道姓,到人到事,事实清楚,条理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