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岁状元的对联惊艳!你绝对想不到的书法之美|楷书|赵孟頫|颜平原|欧阳询|王羲之|书法艺术

 君临天下100 2025-04-16

‍‌‌‌‌‍‌‌‌‍‌‌‌‍‌‌‌‍‌‌‌‌‌‌‍‌‌‌‌‍‌‌‌‌‌‍‌‌‌‌‌‌‍‌‌‌‌‌‍‌‌‌‌‍‌‌‌‍‌‌‌‌‍‌‌‌‌‌‍‌‌‌‍‌‌‌‍‌‌‌‌‍‌‌‌‍‌‌‌‌‍‌‌‌‍‌‌‌清朝那会儿,广东可是个出状元的地方。粤西那片儿尤其厉害,吴川县霞街村的林召棠就是其中之一。这人啊,1786年生在鉴江边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泡在墨香里。村里那帮读书人个个都爱钻书堆,考个秀才举人跟赶集似的,林家更是把读书当命根子。

五岁那年,他娘就拽着他手握毛笔描红,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临得工工整整。长大点,跟着当私塾先生的老爹学字,柳公权的骨气、欧阳询的险劲都琢磨了个透。尤其对颜鲁公的字着了魔,写得一手端端正正的楷书,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能中状元。



二十来岁,为了科举,他转头去学"台阁体"。那字体啊,就像赵孟頫的闺秀,秀丽得能滴出水。道光三年(1823年),这小子还真就中了状元!粤西几百年就他一个,消息传回村里,鞭炮响得震天响。



当了官后,他的字倒没停。在端溪书院教书那十五年,白天给学生讲《四书五经》,晚上就着油灯临王羲之的《兰亭序》。他把欧阳询的险峻、颜真卿的浑厚、赵孟頫的圆润全揉在一块,到老了,字里透着股雍容大度的劲儿。



晚年的林召棠啊,写字更随性了。你看他那行楷,收笔之处潇洒之态尽显,韵味极为浓郁,笔画圆润得好像蜿蜒前行的溪流一般。那幅"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七言联,墨色乌亮,飞白若隐若现,活脱脱就是他一辈子的写照——既守着传统规矩,又透着股自由的灵气。



可惜啊,他的字大多散在民间,名声还被诗名压着。但你细看那些墨迹,楷书端庄、行书灵动、草书奔放,哪一样都见功夫。尤其晚年那几幅行楷,笔墨间全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像是把半生的宦海浮沉都写进了字里。



林召棠活到八十二岁,从乾隆年间走到同治,眼瞅着大清从康乾盛世滑到鸦片战争。他早年为了科举苦读,后来在官场浮沉,字风也从规整走向老辣。那些字啊,既有欧体的紧敛,又有颜体的开阔,最后竟自成一格。用笔圆润里透着苍劲,墨色层次分明,远看静谧,细看却暗藏灵动。



他这一生,笔下的字迹,无疑是自我形象的生动诠释 。早年规规矩矩,中年稳稳当当,到老了,字里全是故事。如今我们看他的墨迹,既能读出书法的章法,也能读出那个时代的沧桑。这样的字,这样的林召棠,真值得我们好好敬重一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