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尚可喜:曾积极抗击后金,投降清朝后被封王,被动卷入三藩之乱

 人文之光 2025-04-16 发布于辽宁

尚可喜,在清朝历史上和吴三桂齐名——因为吴三桂、尚可喜等人,在清朝初年属于“三藩”,不过,和吴三桂不同,尚可喜骨子里没想造清朝的反。但最终尚可喜还是不可避免卷入吴三桂发动的叛乱中。

1、尚可喜被提拔

尚可喜出生于明朝的万历三十二年(西元1604年)。尚可喜出生的这年,距离清兵入关还有整整四十年。

所以,所谓“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少年时候的尚可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不再是明朝人。

小编是辽宁营口人。辽宁营口的辖区,和鞍山的海城接壤。而在海城,有尚可喜的墓园。大概2016年左右,有个鞍山辖区内的、户籍在岫岩县的居民,还曾给尚可喜的墓园撒过尿。这个事儿当时在各大企鹅群和贴吧都引起过议论。

记得那时候,电视剧《花千骨》比较热门。现在一晃,也快十年了。说到这小编不得不说一句:时间真快,人生真短。

尚可喜老家当然不是海城的,他的祖先来自山西的洪洞县。后来因为生活,最终辗转到了海城一带。

当时关外建州女真崛起,建州女真的领导者努尔哈赤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个人习惯第二金国),努尔哈赤的金兵和明朝的官兵在关外不断打仗。这导致尚可喜一家受到战火冲击。尚可喜的父亲参加了明军,而且还带着尚可喜兄弟几个人一起当兵,和金兵打仗。

之后尚可喜辗转成为毛文龙的部下。毛文龙比较赏识尚可喜,于是打算重用尚可喜,还提拔尚可喜做了军官。

其实很多事情需要天赋支持。小编不喜欢给人喝鸡汤。其实实事求是来说,有时候如果没有天赋支持,努力其实也是无济于事,甚至白忙活。

好比龟兔赛跑,即便是乌龟赢了兔子,但也改变不了大局:因为乌龟走路依旧慢吞吞的。

尚可喜无疑具备军事天赋,所以在得到提拔以后,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2、尚可喜投降后金

尚可喜对明朝其实一度忠诚,也曾多次和金兵打恶仗,消灭很多金兵。尚可喜没料到,自己有一天会选择投靠后金。

但是,世事无常。

明朝崇祯六年(西元1633年),尚可喜和自己的长官产生冲突,并且受到排挤。甚至尚可喜还面临被长官暗杀的危险。所以出于自保,以及对明朝的失望,尚可喜选择投降后金。

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喜不自胜。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截然不同的君主。

现在很多影视和小说,喜欢把努尔哈赤形容为雄才大略的君主,认为努尔哈赤有入主中原的想法。但个人觉得,努尔哈赤有没有那样的野心不好说,单就是努尔哈赤的施政水平和当时后金的体量能力来说,后金还真不具备接盘中原的能力。但是皇太极时代就不同了。皇太极积极改革后金,还不断招降纳叛明朝将领,为清朝后来的接盘中原奠定了基础。

很多人认为清接盘明朝是趁火打劫。但其实光靠趁火打劫还不行,还得具备接盘能力:因为在这之前,有过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但最终被刘知远给打跑了的先例。所以皇太极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量”。

尚可喜算是明军里面比较能打的将领。所以尚可喜主动归顺,皇太极于是热情款待,还委以重任,而且还给了尚可喜一大笔赏赐。

一般认为,从这时候开始,尚可喜成了货真价实的汉奸。

3、尚可喜想当忠臣

明朝崇祯九年,皇太极再度对后金进行改革。这一年皇太极废掉自己大金国大汗的称号,把国号改为大清国,自己的尊号也成为皇帝。

在这期间,皇太极表示要全盘照搬明朝的架构。但同时表示自己比朱家皇帝大方:比如朱家不封外姓王爷,但是大清国愿意册封。尚可喜在这时期,被皇太极封王——当时吴三桂还在积极抗清。

之后很多年时间里,尚可喜为清国不断出征。清兵入关以后,尚可喜跟着清兵追杀南明,在顺治帝在位期间,被安置在广东,做广东的藩王。

尚可喜晚年的时候,康熙帝打算撤销三藩。吴三桂于是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起来造反。同为藩王的耿精忠也起来早饭。而尚可喜其实还打算做重臣,不想造反。

在这之前,康熙帝许可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尚可喜让尚之信协助朝廷抵抗叛军。

吴三桂进攻广东,久攻不下。于是派人劝说尚之信跟着自己混。尚之信经过一番考虑,也认为应该起来造清朝的反。于是尚之信发动兵变,软禁尚可喜,而后宣布响应吴三桂的叛乱——就这样,三个藩王都起来造反,三藩之乱凑齐了。

尚可喜知道儿子造反以后,一股火病死了。

当然,三藩之乱平息以后,康熙帝也承认谋反的是尚之信,依旧把他视为忠臣。但是,在乾隆时期,乾隆帝却认为,尚可喜不是忠臣,因为他背叛明朝了。
  这无疑很让人感到讽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