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木言禾四毛 2025-04-16

引言

1935年初,蒋介石掏出40万大军,信誓旦旦要把红军3万人“一锅端”。可没想到,这锅盖还没掀开,毛主席早溜得影都看不见了。敌人四面围堵,红军却四渡赤水,把蒋介石耍得团团转。不是蒋介石太蠢,而是这一回,他碰上的是毛泽东。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红军太会躲,老蒋连环懵圈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刚刚经历湘江血战,那真是“血流成河”,红军部队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不足3万,几乎打出了灭顶之灾的既视感。蒋介石见此形势,拍着桌子给全国调兵:把中央军、川军、滇军、湘军、桂军全给我拉上来,总共调集40万人马,誓要把红军“堵死在西南”。

可这40万人的“天罗地网”才刚刚布好,毛泽东却已经准备拿这张网织个“风筝”。地点就在贵州北部,时间是1935年1月28日,红军兵分三路,打算北渡长江到泸州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第一场较量,在土城打响。

红军在1月28日拂晓前进入土城,遭遇川军主力。结果如何?打得很不顺!因为敌情判断失误,红军战斗陷入僵局,川军的援军又快速赶来,形成合围之势。如果继续硬拼,很可能全军覆没。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这时候,毛泽东站出来说:撤!不是认怂,是认清局势。当晚,红军主力趁夜迅速向西突围,准备从赤水河的下游口子找出口。从28日夜到29日凌晨,红军就完成了第一次渡赤水的壮举。

这叫“以退为进”,毛泽东不是在逃,而是在蓄力。他看出蒋介石主力还在长江沿岸扎堆,北上等于往枪口上撞,必须换个方向。这时候的毛泽东,刚刚在遵义会议上获得军事指挥建议权,还不是一把手。但他的这一步,已经明显高于其他人一截。

结果,红军轻装南渡赤水,成功跳出土城包围圈,敌人却还在长江边等着抓“活的”。这仗打得,红军动如脱兔,蒋介石坐在指挥部里一个劲儿翻地图:“怎么没了?!”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第一次渡赤水,堪称毛泽东兵法的“变奏曲”。他不是靠人多打赢的,是靠“提前三步看棋盘”,明知长江不能渡,就让敌人摸不着头脑,自己脱离生死线。蒋介石调40万围3万,这3万却偏偏像条泥鳅,溜得他满手是泡。

接下来红军要去哪?当然不是一直往西走,那不叫四渡赤水,只叫一次跑路。而毛泽东要做的,不仅是摆脱敌人,更是“让他们围而不得,堵也堵不住,打还打不到”。

这第一渡,打出红军士气,也打出毛泽东的指挥风格:看局势,不看死命令;重灵活,不靠蛮力;抓节奏,不打硬仗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一出又一回,打得敌人满地图抓瞎

就在蒋介石还在兴奋地猜测红军是不是准备从四川方向北渡长江时,红军却来了个“回马枪”。这是1935年2月11日,第二渡赤水,拉开大幕。

从地理上看,这一回红军的调头是极反常的:他们刚从赤水往西渡完河,结果不走了,反手再往东打回来。敌人哪受得了这刺激?川军、滇军、黔军全在西线布防,东面只剩下王家烈的黔军一小股部队,兵力空虚得能听见风吹草动。

毛泽东敏锐地看穿了这一点:你们以为我往北渡江?我就不走这条道。你们调主力去西线?我就从东面杀个回马枪。红军果断穿插东进,一举逼近娄山关。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2月18日,红军再占遵义!这下打得敌人更懵。蒋介石做梦都没想到,被他视作弃子的遵义,居然又被毛泽东夺了回来,直接打掉了国军“围歼大计”的大半计划。

这次二渡赤水,红军不但没有逃,反而“反客为主”,从进攻变成主动调动敌人。一渡是为脱困,二渡却是为了“打你个措手不及”

为什么能这样打?这背后是毛泽东对敌我力量的“透视眼”:他不是比谁有多少人,而是比谁会“借敌人之力破敌之阵”。

当时黔北的王家烈,是蒋介石根本不信任的地方军阀,兵力弱,战斗力差,毛泽东正是借着“敌人最弱的地方打进去”,把整个战局打乱。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此役之后,敌人指挥部一片混乱,原本川滇方向设的重兵根本用不上,反而被红军牵着鼻子转。更夸张的是,连蒋介石的战术计划图都要天天改一遍,干脆直接改名叫“毛泽东动态图”。

红军则一路顺利整编、修整,信心回来了,士气回来了,这是红军自湘江战役以来,首次连续主动调动敌人,控制战场节奏

这一场回马枪,把原本坐在猎人位置上的蒋介石,直接逼成了“拿着望远镜追兔子”的角色。红军3万人,看似小队,实际上像是三万根针,把40万敌人刺得团团转。

这一战让人真正看清:毛泽东打仗,不是靠蛮干,而是靠“骗你也信”,靠“打你最弱点”,靠“跑得比你快”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神仙指挥藏扎西,调兵如书法——从战术大师到战略宗师

时间到了1935年3月16日,毛泽东又来了一招让敌人头皮发麻的操作——三渡赤水

红军主力迅速北上,从茅台镇再度渡河。你要知道,这已经是第三次从这条河过来过去了,敌人简直要喊“到底还有没有完?”

而这次渡河,并不是为了回头路,而是为了“调虎离山”。毛泽东眼看敌人主力在东线乱成一团,果断北上,佯装继续北渡,意图吸引中央军上钩。果不其然,蒋介石立马调兵堵住泸州到宜宾一带的长江沿岸,川军、湘军、中央军扎堆围堵。

但此时的毛泽东早已改了路线。他要的不是渡江,而是从敌军重兵区兜个圈子,拉着敌人打“绕口令”。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3月21日,红军突然再度南下,从土城再一次渡过赤水河,完成第四次穿插。

四渡赤水,这一次真正打到了“兵不厌诈”的极致。毛泽东已经不再只是带兵作战,而是像一个围棋高手,拿捏战场如下棋:

一子南进,引诱敌人; 一子北返,吸引注意; 一子再西,调敌主力; 一子返东,跳出包围。

这一系列操作,就在狭窄的赤水河流域,一条蜿蜒小河,硬是成了战略大舞台,演了一出“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教科书级运动战。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更神的是,红军没有仓皇溃逃,反而在敌人重围中数次反转,不但成功甩开40万大军,还在整个战役中几乎未有重大损失。整个战役持续近两个月,红军主力保持完整,毛泽东用这3万人的“游击舞步”,把蒋介石跳成了“被绕晕的裁判”

而这场四渡赤水,不仅仅是战术胜利,更是战略转折。它奠定了毛泽东在军中指挥地位的不可动摇,也为红军最终北上陕北打开了一条通天大道

战后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是我的得意之笔。”此话不是自夸,而是实至名归。那可是40万对3万,用兵如神,调动如书法,敌人被牵着跑,自己打得从容不迫。这样的战争史,放眼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全面复盘“四渡赤水”:不是蒋介石不会打仗,实在是毛主席太厉害

毛泽东赢的不是一场仗,而是赢回了红军的命运走向,赢回了自己的战略指挥权,赢得了整个革命方向的主动权

这一仗,毛泽东打出了他一生军事智慧的巅峰,也为中国近现代史写下了最精妙的一笔。

参考资料

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典范-解放军报-2021年12月30日

毛泽东为什么称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新华社-2016年08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