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头蛇尾,部分地区高中双休2周后悄然恢复单休

 百谷网销 2025-04-16

近期,部分地区高中实行双休制度仅两周后,便悄然恢复单休,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政策“变脸”背后,折射出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与现实挑战。

从政策初衷来看,高中双休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周末双休制度。这一政策本是对“双减”政策的深化落实,也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然而,政策在落地过程中遭遇现实阻力。部分学校在实施两周后便恢复单休,主要原因在于高考竞争压力与教学进度焦虑。以江苏某高中为例,学校虽响应政策实行双休,但教师反映教学进度滞后,家长担忧孩子成绩下滑,最终学校以“教学调整”为由恢复单休。

这种“变脸”现象暴露出政策落实的深层矛盾。一方面,学校与家长对政策存在认知偏差,将双休等同于“放任不管”,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家长对政策公平性产生质疑,部分家长认为“别人补课我们不补”会加剧教育竞争。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教育评价体系尚未根本转变。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学校、家长、学生均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即便有政策支持,但缺乏配套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双休制度仍难以真正落地。

要破解这一困境,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弱化分数对升学的影响;二是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三是强化政策执行监督,对违规补课行为零容忍。唯有如此,才能让双休制度真正惠及学生,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