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3年的今天,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九。大清朝入关已经传承了两位皇帝,大明退出历史舞台整整三十年,早已被世人淡忘了。 初夏来临,诗人陈维崧喝了点酒,郁结在胸。漫天柳绵,在一片朦胧中送春天归去。池塘上绿荫渐浓,柳花飞来,将阳光搅乱成点点碎片,撒在水面上,折射出粼粼的晶莹,在门帘上闪烁。 画梁上,燕子在双双飞舞。水面上,满载着茶叶的商船绵延一片。集市里,挑来山笋的人忙碌地叫卖着。人世间,俨然又是一片繁华景象。 又有谁能蓦然想起?三十年前,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飘荡的身影,还有那“无面目见祖宗”的不甘,以及“毋伤百姓一人”的哀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乱世之中,公子王孙也许如苍蝇一般纷纷坠下,而百姓更是连苍蝇的尺寸都比不上。如蝼蚁,如微尘,如随风东西的柳絮,飘到哪里算哪里,难道还能计较什么尊严人格么? 三十年来,活着,已是幸运。竹子年年生,蔷薇依旧开,不能在竹竿上铭刻心中所想,只能一片片掐坏了蔷薇花瓣。 杜甫问:“江头宫殿锁江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杜鹃鸟答:“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夏初临 本意 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杨孟载韵 清 陈维崧 中酒心情,拆绵时节, 瞢腾刚送春归。 山市成围。
铜驼恨积,金谷人稀。 都付鹃啼。 瘦绿添肥,病红催老, 园林昨夜春归。 深院东风,轻罗试著单衣。 雨余门掩斜晖。 看梅梁、乳燕初飞。 荷钱犹小,芭蕉渐长, 新竹成围。 何郎粉淡,荀令香销, 紫鸾梦远,青鸟书稀。 新愁旧恨,在他红药栏西。 记得当时。 水晶帘、一架蔷薇。 有谁知。 千山杜鹃、无数莺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