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人驾到:所有经历,都为成为最好的自己【绿萝】

 太行文学l苑 2025-04-17 发布于河南

所有的角色经历,都是为了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第一次看电子书,《在人间》映入眼帘,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本肿瘤科女医生记录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故事,想草草的翻过。在医院工作多年,见证了太多的生与死,不愿意再涉猎这些扎心事。再者,电子书与纸质书不同,尽管标注了页码,但判断不出厚度,电子书读起来也不像纸质书那样有感觉来回翻看方便,但这本书,我是顾不得吃饭和睡觉夜以继日一气呵成。读完才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群肿瘤科女医生的简缩版自传合集,每个人都是一部传奇一部神话,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与大家分享体会。

世间三百六十行中,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女医生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部分,而肿瘤科女医生更是这个特殊部分之中的特殊一份子。 社会赋予女性的多重角色和女性自身更为细腻的感知能力都让女医生的成长经历与众不同。 

《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这本书,集结了17位奋斗在中国肿瘤临床一线的优秀女医生,她们从自己的事业、家庭和人生感悟三方面为我们打开了自己的人生成长之路。

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唯有踏实勤奋、坚韧积极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书中的17位肿瘤科女医生,每一位都有超过二十年的临床医学经验,所以这些优秀的女医生基本都是506070年代生人。她们的成长经历带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烙印。 生于1951年的李萍萍医生,在内蒙古插队时阴差阳错成了赤脚医生,由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而生于1971年的袁瑛医生,因为当年流行一时的日本电视剧《血疑》而在心中种下了从医的梦想。 还有生于医学世家的巴一、李洁、张小田医生,从小被家庭氛围熏陶引导,又有父母亲人的表率作用,这些都顺理成章地让她们走上了行医之路。 这些女医生的成长时期也是祖国动荡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并不像如今这么纷繁复杂,也没有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选择,这反而造就了她们简单执着的成长经历。

众所周知,学医的过程远远辛苦过其他很多职业。医学学制长,课业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宏观和微观、生理和病理、技术和方法都要熟记,还有各种微生物,各种药物,各种症状体征……有太多太多的医学知识需要记、背、考。 毕业后,因行业准入要求,医生还要接受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历数年的边干边学。医疗中最基本、最“底层”、最烦琐耗时的实践全部由年轻的住院医师承担。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6年时间,这是每一位医生绕不开的成长之路。 医疗其实是一个最复杂、最特殊的“服务”行业,兼具着治疗身疾、安抚心伤的双重责任。 医生这个职业又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他们的工作是打破和逆转“生老病死”,创造生命的奇迹。 综合以上种种条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付出比许多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更多的努力。 一旦走上医生这条艰辛、崎岖又漫长的道路,就意味着你得有股不惜力的“笨”劲儿,要几十年如一日地、笨笨地过着学无止境的生活,一刻也不敢懈怠。因为只要稍一偷懒,你就会被高速发展的医学大时代无情地抛下,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 无论这些女医生走上从医道路的起因如何各不相同,她们的求学成长之路都是同样的漫长而艰辛。本质上她们都是踏实勤奋、坚韧积极的人,都怀揣着对医学单纯的热爱。正是这些因素支持着她们在从医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地学习成长,并成为了肿瘤医疗领域的佼佼者。

家庭对人的影响深远巨大。 家庭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影响重大。当我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原生家庭是我们成长的依托,父母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任教师。 纵观17位肿瘤科女医生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她们的原生家庭都给了她们良好的教养,亲情和谐、家教严格几乎是这些优秀女医生原生家庭的共性。她们的经历很好地验证了家庭教养是成就人生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成年之后,我们自己组成的家庭同样对我们人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 当今社会,职业女性经常会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似乎是所有职业女性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对女医生这个群体来说这个难题的挑战性更大。 在书中,每一位肿瘤科女医生都面临着如何平衡个人的小家和医院这个大家之间的问题,她们的先生和孩子也需要很贴心地为女医生们做好助攻。 刘天舒医生的先生不是医生,在生活中,他会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刘医生在医院遇到的事情,帮她排解掉很多想不通的东西。 刘医生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家庭,儿子成长到叛逆期时和她冲突频发。她的先生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儿子,全家人也会一起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刘医生的事业进展顺利,家庭生活也愈发美满。从先生和儿子那里,刘医生也获益颇多。 李洁医生的女儿像大多数医生的孩子一样,很早就十分独立。妈妈工作忙碌并没有疏远母女之间的距离,母女俩经常会像朋友一样谈心,相互沟通理解。在妈妈时间允许的时候,母女俩还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亲子旅行。 金晶医生在将近四十岁的年纪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她女儿尚小,先生远在另一个城市上班。金医生硬是咬着牙在工作、家庭、孩子和学习之间奔波劳碌,最终在四年之后顺利博士毕业。 在妈妈的榜样作用之下,金医生的女儿也独立自强。妈妈学业有成之时,女儿的学习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虽然在女儿高考之后,金医生和先生因为长期异地生活和平分手,但一家人对此结果都能心平气和地理性面对。 可以说,每一位优秀女医生的长成,除了她们自身的积极努力之外,都离不开父母家人的培养和伴侣孩子的支持。 

作为肿瘤科女医生,对生死和人性的见证和感悟更加深刻细腻。 医院是见惯生死见证人性的地方,在肿瘤科,生离死别人性激荡更是司空见惯。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曾写到:“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 而在癌症面前,人性更是不堪一击。见证过太多生死挣扎悲欢离合之后,医生们都认同,在“死亡”这块试金石面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不对别人有过高期待,才不会遭遇更多的失望,也会活得更有幸福感。 白莉医生说:“癌症是战场,是婚姻、爱情的战场,是人性的战场,也是一场生命主权的战场。” 在肿瘤科,最常遇见的就是重病与金钱的关系,这很现实也很赤裸裸,能看到很多真实的人性。 李宇红医生作为一名乳腺癌患者,在亲历和癌症的直面抗击之后,深切地理解了一句话“医生是在观察疾病,而病人是在体验疾病”。 当医生时觉得病人矫情的许多事情,在自己成为病人之后,李医生才完全明白了他们的真实心境。 沈琳医生感慨道:“生命是很脆弱的,每一位我们救治的患者死去后,他们就像是变成一道又一道刻在我们身上的伤痕,这些痕迹不会消失,然后成就了现在的我。” 

曾有人总结出女人最重要的几点特质:思想独立,有主见,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上进心,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做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拥有快乐和成就感;经济独立,不依赖男人。 这些正是书中17位肿瘤科女医生最真实的写照。她们是中国肿瘤界最耀眼的一群女医生,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能独当一面;她们看过外面的世界,也遇过各种各样的人;她们独立、理性、成熟。 她们也曾走过一地鸡毛的生活,一边搞临床,一边读书,一边带娃,等安顿好家人之后还要在夜深人静时写标书、写论文,掐着各种deadline(截止时间)过日子……如今大家顶峰相见,曾经的艰辛皆已成往事,回想起来又似云淡风轻。但只有切身走过这条路的人才会知道这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肿瘤科女医生们用她们的所见所闻所想告诉我们:生了病要认命,人生有缺憾也要认命,这种认命,并不是消极悲观,而是理性对待现实,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 这种认命,是一种看清生活本质之后向死而生的勇敢。 这种认命,正如曾被关押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心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尔曾说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是”。

【作者简介】:绿萝,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医院职工。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写作,作品散见于网媒。喜欢用文字表达身边的点点滴滴、抒写内心情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