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洁浩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影响,现在脾胃虚弱的人特别多!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也就是说脾主要是来运化我们吃进胃里面的的饮食水谷,脾胃出了问题,各种胃肠道疾病就找上门来了! “哎,你说你年纪轻轻怎么整天就跟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吃东西还胃口一般,吃的少吧还不消化,大便容易不成形或拉肚子?小朋友呢,也是吃得不多,动不动就伤食”。 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听到这个词,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不止一个人跟你这样说过。 我们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了之后,气血无法化生,四肢得不到气血的充养,人就会出现乏力倦怠、精神萎靡的表现。 脾胃虚弱了之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吃不了多少,吃进去的东西消化不了。这在小朋友身上很容易看到,家长一个个追着喂饭,小朋友就象征性的吃几口,稍微吃得多一点就容易伤食,这都是脾胃虚弱导致的。 除了消化食物外,脾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人体这个大转轮才能不出差错。现在脾胃虚弱了之后,清气不升反降(脾不升),就会出现大便泄泻;浊气不降反升(胃不降),就会出现腕腹饱胀。这就是《黄帝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的具体体现。 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个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方子,它就是出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的健脾丸。 健脾丸组成: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肉豆蔻、木香、黄连、砂仁、山楂、山药、神曲、麦芽。 现在药房有对应的中成药卖,也是这个名字。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方子,我们把药物组成做一下拆分。 第一梯队: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 四君子加山药,补气健脾胃,像给虚弱的脾胃“充电”,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吃不下饭、容易累、手脚没劲等问题。 第二梯队: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 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都具有芳香之性,首先能够化痰祛湿气,好比身体的“燥湿机”,针对脾虚生湿的问题。 这组药物还有理气健胃的作用,能够使中焦脾胃气机通畅,消胀止痛,给肠胃“松绑”,缓解胀气、打嗝、胃痛,尤其对生气或吃凉后加重的症状有效。 第三梯队:山楂、神曲、麦芽 这三个药合称“焦三仙”(炒焦后药效更强),主打一个“通、化、顺”,专门解决吃撑、吃杂、吃腻后的各种不爽。 ●山楂:专治大鱼大肉吃多了,像给油腻肠胃“刮油刷锅”; ●神曲:擅长消化米面馒头、粽子年糕等淀粉类食物,还能化解酒食积滞; ●麦芽:对付红薯、芋头、豆类等胀气食物,像给肚子的“放气阀”; 上面的三组药物合用=健脾+畅胃+行气+消食,相当于给肠胃做“大扫除+功能修复”。 第四梯队:黄连 如果把健脾丸比作一支“健脾消食特工队”,四组药物各有分工,第一组药物负责增强工作原动力(健脾),第二三组药物负责拆解食物垃圾(消食)和疏通下水道(行气),而黄连就像队伍里的“消防员+消毒员”,专门处理食物堆积后产生的“热气”和“毒素”,小朋友多见的食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黄连药量要小,点到即止,若大量使用,黄连的苦寒特性会损伤脾阳。 最后要注意,健脾丸只适合脾胃虚弱出现纳差、食积、胃胀、胃痛的情况,若属于湿热或者阴虚导致的脾胃不和,就不适用健脾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