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对一个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职业化是工作场景中的理性秩序,那么生活则是人性本质的感性回归。 在现代职场中,上班人累心更累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职场人在初入职场时满怀激情与憧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状态逐渐从积极主动转变为疲惫不堪。当工作熬尽了一个人所有的能量,他的生活也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同时近日,“不要成为除了工作没有生活的人”一事引发热议,触动了无数成年人的内心。许多人开始反思工作的意义以及生活的真正价值所在。 ![]()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工作和生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从冀元亨开始。 ![]() 今天在读到《传习录》第118条,出现了阳明先生的学生冀元亨与阳明先生的对话。 冀元亨可以说是王阳明最伟大的学生,《明史·王守仁传》只附了一个学生就是冀元亨,他字惟乾。他的伟大处在于他体现了王阳明心学的一个关键:把生活思想化、把思想生活化。 冀元亨在拜王阳明为师的时候,是在王阳明发配去龙场的路上。王阳明从龙场回到庐陵做知县的时候,冀元亨就跟着王阳明,再后就是王阳明让冀元亨到宁王府里去,美其名曰是王阳明让他去试探虚实。冀元亨是纯正的君子,他不是那种特别机灵做间谍的料,他到了宁王府以后,宁王和他讲这讲那的,他都不为所动。后来,冀元亨发觉宁王有造反之意,其实宁王有反意很明显,不需要他去看, 随后他和王阳明说宁王必然会反,就回家了。 在王阳明平宸濠后,朝廷搜集王阳明通宸濠的证据,宸濠想起来了说,王阳明曾经派冀元亨到宁王府讲学,然后就把冀元亨抓到锦衣卫的大牢里,所有的刑法用了一遍,冀元亨一句话都没有。不仅冀元亨被抓入大牢,他的老婆孩子也被抓入大牢,他老婆就说我丈夫尊师重道岂有他哉?然后就抱着孩子去到牢里。在牢里冀元亨感动得狱卒都非常尊敬他,他老婆也是在狱中纺织,意态悠闲。 后来让他妻子走,妻子不走,她要个说法。五年后,冀元亨被宣判无罪,出狱五天后去世。 在《明史》里面,别人问冀元亨的妻子,你丈夫的学问是在哪里学的?她说我丈夫的学问“不出于帏阃之间”,就是在家里面做该做的事。 为何说冀元亨能见出王阳明心学的特点,原因是他修炼心性就在家庭当中。《传习录》里一句事功也没有,就讲如何修炼心性。 ![]() ![]() 今天之所以要讲冀元亨的这个故事,是因为在我们自己身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本来就应该呈现出两种状态,因为二者目的不同,工作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生活以创造幸福为导向;在工作当中受制度约束,在生活当中自主性更强。 如果说职业化是工作场景中的理性秩序,那么生活则是人性本质的感性回归。当中是: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工作是否也需要一些感性,生活也需要一些理性?就像阳阳鱼的一阳一阴一样,阳中也有阳,阴中也有阳呢?我当然不反对生活当中的自己应该是自在惬意的,但是生活也需要认真对待。 可是这件事到底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说清楚呢? 冀元亨的妻子说冀元亨的学问“不出于帏阃之间”,其意正是生活本身亦是我们的修炼场之意。“不出于帏阃之间”是中国古代对女性行为规范的重要表述,帏:帷幕,象征内室空间边界阃:门槛,特指家宅内外分界(《说文解字》:"阃,门限也")不出于:空间行为的禁止性规定。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冀元亨的学问居然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修炼而成,其意正在于把生活思想化、把思想生活化。 是不是有一种顿悟之感呢? ![]() ![]() 第一阶段:“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分离; 第二阶段:“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两者沟通; 第三阶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两者融合。 陶行知先生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虽然注意“两者的沟通”,但“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也是工作的意义,生活和工作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工作和生活的固有观念中,工作和生活都应该以共同的原则为指导,然后用之于工作则事业有成,用之于生活则幸福美满,但这并不代表着二者的分裂,不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是融而为一,要对工作负责,但也要对生活负责,然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修炼自己的人生。 我们在这个公众号里讲了那么多的管理思想,也不是仅仅要求大家关注工作,生活才是目的。诚如德鲁克所说“管理的终极之善,是让一个人生活的更好”。 这个周末的直播间,我们就结合德鲁克的原则,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来说说这个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