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创首发文章)提到黄河,估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流域面积仅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更是只有580亿立方米,是世界大河中最少的,没有之一; 然而,黄河却以并不算充沛的水量,孕育了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其中下游地区的“山河四省”+陕西,也即传统的中原地区,如今恰好也是我国文化历史底蕴最深厚的几个省份,八大古都,这片区域就集中了四个; ![]() 即使在今天,这里也是我国土地最肥沃、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而黄河仍然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 可以说,华夏文明的“母亲河”这个身份,黄河当之无愧。 不过,在全城探秘看来,黄河还有一个很少被人注意到的身份,那就是,它还是华夏文明的“护城河”; 为啥这么说呢? ![]() 看看地图就会发现,东亚这片相对封闭的区域,虽然地势复杂,山地高原遍布,但整体而言有个明显特点: 东南富饶宜居,西北则相对贫瘠。 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珠江五大河流及其流域范围,气候湿润,物产丰饶,构成了我国的核心腹地,而我国西北地区以及北方的蒙古,沙漠戈壁遍布,大部分区域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更谈不上宜居; 比如,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面积达到130万平方公里,而蒙古境内也有超过50万平方公里,占到其156万平方公里国土总面积的1/3; ![]() 两地加起来,面积将近200万平方公里,是整个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沙漠戈壁连绵区之一。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西北方向的沙漠戈壁,跟东南方向的富饶之地,能够“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但现实往往跟理想有很大差别啊,我国西北地区,恰好位于北纬40度附近,这可是标准的地球西风带,常年盛行强劲西风,与此同时呢,北方的蒙古,又常年被蒙古高压控制,形成了影响我国大部分范围的北风; 这下好了! ![]() 沙借风势,西边的沙漠借西风“东扩”,北边的沙漠借北风“南侵”; 风助沙威,又让沙漠东扩南侵的势头非常凶猛,而处于东南方向的我国核心腹地,无疑就成了受影响最大的区域。 然而,我国东南区域虽然常受沙尘袭扰,但一直整体无忧,那么谁是抵御沙漠东扩南侵的屏障?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我国北方的众多高大山脉,比如东西走向的秦岭、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吕梁山,乃至更西、更北的贺兰山、阴山等等; ![]() 这些山脉,当然是关键,它们就像一道耸立的城墙,阻挡沙漠影响我国东南。 但全城探秘认为,我们更不能忽视黄河的作用! 山脉,毕竟只能被动阻挡,而水资源,才是我们向沙漠发动反击,并战而胜之的关键因素; ![]() 看看黄河吧,自源头开始流出青海省后便逐渐向北,在甘肃省延绵917公里、宁夏延绵397公里,又在内蒙古掉头向东延绵约830公里,随后再次掉头南下,沿着山西、陕西交界延绵将近1000公里,最后掉头继续向东; ![]() 一个标准的“几”字! 沿途,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面积4.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面积、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的库布齐沙漠以及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等几乎“如影随形”,分布两岸; 这些沙漠面积不大,但却是我国西北以及外蒙境内辽阔沙漠戈壁的“先头兵”,都不容小觑。 ![]() 而黄河的这个“几”字,却蜿蜒于秦岭之北、太行之西,穿梭于沙漠之间,成为抵御沙漠进一步扩张的最前线: 得益于黄河,才能在宁夏、内蒙境内形成物产丰饶的“塞北江南”河套平原,银川、包头、呼和浩特以及巴彦淖尔等诸多城市,几乎都依赖于黄河而存在; ![]() 得益于黄河提供的充沛水源,以及当地人民坚持不懈的治沙,“几”字弯内的两个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原本属于如今沙漠扩张的“急先锋”,如今却都已经“溃不成军”; 比如昔日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植被覆盖率却超过80%,成为全世界首个被人类治理而“消失”的沙漠; ![]() 而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的库布齐沙漠呢,当地通过将黄河引入沙漠再流回黄河,在沙漠中形成“水网”,从而达到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自2014年开始,当地通过“引凌入沙”累计引水4.9亿立方米,到2023年,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也超过53%,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被“消失”的沙漠。 ![]() 如果说,太行山、秦岭等山脉,是抵御沙漠扩张的“城墙”,那么黄河“几”字弯这一段,就是一道名副其实的“护城河”; 黄河就像一位母亲,中下游与中上游河道则像两只手臂,前者抱着怀里的孩子,而后者则伸出去格挡危险,为孩子创造出一片安全的空间,什么是母亲河?黄河可谓给出了最形象的诠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