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尔斯特德:美国外科学巨擎

 Xiac2cmv1bxedf 2025-04-17 发布于江苏

霍尔斯特德:

美国外科学巨擎

19世纪末,在巴斯德病菌理论的启发下,临床上防止外科术后感染的方法越来越偏重于如何防止细菌侵入伤口。李斯特首创了使用苯酚(石炭酸)作为消毒剂的外科消毒法,通过对手术器械、患者皮肤、缝合线以及手术医生的手进行消毒,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率,奠定了现代外科无菌技术的基础。

美国现代外科学巨擘、临床医学教育家、著名医生威廉·斯图尔特·霍尔斯特德(William Stewart Halsted,1852-1922),是外科无菌技术的早期应用者和推广者。作为一个标杆性人物,他强调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推广使用消毒剂对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部位的消毒,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他通过实践和教学,推动了无菌操作理念在医学界的传播,使无菌手术成为外科手术的标准流程。他还改进外科技术和手术方法,最早在手术中使用橡胶手套,创新外科教学方法,为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霍尔斯特德像

1852年,霍尔斯特德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1870年就读于耶鲁大学,1874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曼哈顿,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于187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在贝尔维尤医院学习外科。当年李斯特从英国来美国观光旅游,宣讲他的消毒灭菌法时,霍尔斯特德是少数认真听李斯特讲课的人之一。他对李斯特倡导的外科灭菌法深以为然,并立即将其应用于手术中,成为美国外科灭菌法最早的应用者之一。

1878年,霍尔斯特德成为贝尔维尤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他制定了床旁记录表,定期记录患者的脉搏、体温和呼吸以跟踪其生命体征,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1879年,他前往奥地利、德国等地进修学习。1880年他回到纽约,先后在六家医院任主治医师,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教。1892年,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外科教授,直至1922年9月7日因支气管肺炎去世。

特兰斯凯(1985):美国外科学巨擘霍尔斯特德,背景是他发明的手术器械——持针器

霍尔斯特德对外科学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摆脱了外科医生仅仅作为理发师所承担的体表肿物切除等技术低下的“匠人”的职业定义,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进行研究,设计了乳腺癌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甲状腺切除术、血管吻合术等新技术,促进了外科治疗手段的革新。他还探索了大量普通外科技术,如无缺损性切割、分离组织、止血、缝合、保存组织活力等,强调必须谨慎、精细地进行手术操作,使外科技术趋向科学化,外科医生也因为他及其追随者的努力而渐渐成为受人尊敬的社会群体。

霍尔斯特德对早期麻醉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在研究麻醉方法的过程中,他反复在自己身上进行麻醉药试验,向神经干注射可卡因,终于研究出阻滞麻醉的方法,并且首创了局部麻醉浸润法。不幸的是,他自己却因此造成可卡因成瘾和中毒反应,不得不住院治疗并依赖药物度过余生。

俄罗斯(2020):现代外科手术。正是霍尔斯特德改进了一系列手术操作方式,从而促进了外科技术的科学化

霍尔斯特德还是第一个将橡胶手套引入手术的外科医生。1889年,为了保护他的洗手护士卡洛琳·汉普顿(Caroline Hampton,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免受当时复杂、严苛的洗手过程对手部的伤害,他写信联系固特异橡胶公司制作了特别薄的橡胶手套。他自己率先戴灭菌薄橡胶手套进行手术,并建议所有的外科医生都戴手套进行手术,以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他的这项创举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降低了手术中的感染风险,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如今,薄橡胶手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成为无菌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尔斯特德非常注重外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系统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要求住院医师在病房中进行长时间的临床技能培训和导师指导,亲自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进行手术示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无菌操作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外科人才。他的这种教育模式,对美国乃至世界外科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兰斯凯极限片(1985):美国外科学巨擘霍尔斯特德,片图为无影灯下戴霍尔斯特德首创的灭菌薄橡胶手套的外科医生

这里顺便再讲一下手术中手术者戴口罩之事。19世纪末,德国外科医生米库里兹·莱德奇(Mikulicz Radecki,1850-1905)根据空气中传播的病菌会使伤口感染的观点,推断人们讲话时的带菌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他由此推测,外科手术虽然有了洗手、消毒、灭菌、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等措施,但在手术过程中还存在医生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的危险。

于是,莱德奇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一定要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患者的伤口感染率进一步下降。从此,各国医生纷纷采纳莱德奇的建议。于是,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和推广开来,手术无菌技术就这样变得更加完善了。

日本(1977):第27届世界外科学会议纪念,邮票主图为无影灯下戴口罩的外科医生。正是在莱德奇的建议下,外科医生开始戴口罩做手术了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会副会长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编辑 |朱雅洁

审核| 夏媛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