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榕言榕语1211期:别傻了!瞎琢磨领导意图,不如干好手头工作.

 榕言榕语 2025-04-17
      在职场中,你肯定遇到过这种人:喜欢琢磨事儿,整天琢磨个不停。他琢磨的对象可不是别人,正是领导。比如,他总在想:“领导这么安排,到底啥意图啊?”“我觉得领导可能是这么想的,不行,我得赶紧提前准备准备。”偶尔要是觉得自己没琢磨透领导的意图,那可就焦虑得不行,坐立难安的。他自己纠结也就算了,还非得拉着其他同事一起讨论。“你们觉得领导刚才那番话,真的就只是提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吗?”“不对,我觉得肯定没那么简单,是不是要突击查考勤,抓迟到的人呢?”看着他这么折腾自己,你可能还会觉得挺可笑的。可没想到,被他说中了一两次之后,身边的人也都开始跟着揣摩领导的意图了。

    大家都努力多做点、多想点,本来是件好事。但要是都把精力放在猜领导心思上,烦恼就来了。结果就是大家都变得更累、更焦虑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卷”现象。别看这种爱揣摩领导意图的人表面上好像挺得意,其实心里也挺苦的。那这种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同事里有这样的人,你该如何避免受他影响呢?接下来,我就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


  · 爱琢磨领导意图的人本质上是边缘人

     别以为那些爱琢磨领导心思的人有多厉害,其实恰恰相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职场上都属于边缘角色。你可能会纳闷,既然能猜中领导的意图,怎么还会是边缘人呢?关键就在于,他们得靠猜,这就说明他们在团队里并不那么重要。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们公司里,那些真正受领导器重的红人,像领导的得力助手或者部门负责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整天琢磨领导心思吗?当然不是。因为领导要做的重要决策,都会找他们商量,很多公司的战略规划,都是出自这些关键人物之手,经领导同意后,就成了公司的正式决议。真正相互信任的关系,是不需要互相猜测的。

     那些爱揣摩领导意图的人,正是因为没进入核心决策层,才形成了一套奇怪的解读方式,还自以为挺高明。就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互相派间谍。但真正打入对方内部的特工很少,大多数情报人员都是通过搜集对方的公开出版物来推测对方的决策动向。美国间谍就天天去买《真理报》,看哪个苏联高级领导人最近没被报道,然后猜测这个人可能出事了,再找些别的证据,就写一堆报告给情报部门。这种靠猜、蒙的学问,被称为“克里姆林宫学”,意思是研究苏联克里姆林宫的学问。美国的情报部门当然不会完全相信“克里姆林宫学”的报告,真正重要的决策,一定是依据关键情报来判断的。

     同样,那些揣摩领导意图的人,也和搞“克里姆林宫学”的美国间谍差不多。他们因为和领导或者核心人物距离太远,才养成了瞎猜的习惯,而这又会让他们在职场中变得更加边缘化。

· 揣摩领导意图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一个人如果只是单纯和领导关系有点远,其实也不至于养成去琢磨领导心思的习惯。通常来说,那些爱揣摩领导意图的人和领导双方,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首先就是工作交代得不清楚。领导在安排工作时,一定要用准确明了的语言,特别是那些刚接手基层团队、开始带队伍的领导,你不能总想着让下属自己去发挥。如果真的需要下属自由发挥,那就得把这四个字明明白白说出来。要是下属对工作的方式方法理解得很模糊,到后来领导不满意,又得推倒重来,那下属就容易瞎想,开始琢磨领导到底啥意思。

    再来说说关系有隔膜的情况。有些领导对下属有成见,两人之间存在矛盾,或者属于不同的派系,双方都不愿意真诚沟通,这样也会让下属对领导的每一句话都过度解读。

     还有就是下属对自身处境有疑虑。那些担心自己会被降职、受处分甚至被解聘的下属,就容易胡思乱想,去猜测领导的心思。

    最后一种情况是领导偏好谄媚之人。有些领导喜欢那种自己不用明说,让下属去猜他有啥需求、啥困难,然后主动来请示、巴结他的感觉。这种领导在一些风气不好的公司里还挺常见的。比如有的领导看到年轻下属,故意把茶杯盖打开,想看看对方有没有眼力劲儿给自己倒水,如果对方没看懂,就对人家另眼相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下属体贴领导,应该是出于对领导的敬重和爱戴,要是用这种猜谜的方式去分辨人、评估人,那部门里就会充斥着爱揣摩、爱巴结的人。

    如果你是领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需要下属帮你倒杯水,那就大大方方地说一句“请帮我倒杯水”,倒完后说一句“谢谢”。当下属来到你的办公室时,你也可以主动帮他倒水。这种直来直去的关系,才是效率最高的。要是为了摆架子、抖威风而耽误了正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如何防备喜欢揣摩领导意图的人
     要是你碰巧和一个爱琢磨领导心思的同事是平级关系,那你可得留个心眼,好好提防这个人。跟这种人相处秉承四条原则:别模仿、别轻信、别参与、别揭穿。

     别模仿。千万别学这种人,上文我们也说了这种人大多是职场里的边缘角色,他们没什么好学的,跟他们学,那只会越学越糟糕。

    别轻信。他们当中有些人特别喜欢分享自己对领导意图的解读,你可千万别当真。他们猜的多了,偶尔蒙对一两次很正常。美国总统都不会相信那些不靠谱的“克里姆林宫学”报告,你也不该相信这些同事的猜测。想要了解领导的真实想法,正确的方式是多和领导直接沟通交流,多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通过真正重要的人来获取准确信息。

    别参与。如果他想拉你一起做什么事,你千万别跟着掺和。因为他可能本身就猜错了,你跟着做,结果只会更错,领导很可能不喜欢。

    最后是别揭穿。别随便去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这些人通常很自恋,你要是同级的同事指出他们的解读是胡说,他们肯定受不了,说不定还会大发雷霆,甚至到处造谣说你背后说领导坏话。所以,千万别想着去拯救他们。要想解开他们的心结,还得靠被他们琢磨的那个人才行。


良性揣摩者和恶性揣摩者
   
   只有一种情况,你可以劝说那种爱琢磨领导的心思的人。那就是你是他的领导,他揣摩的就是你。这种爱琢磨的人,虽说容易坏事,但有两类还是有改造潜力的。一类是渴望进步,所以想了解你的想法;另一类是出于对你的在乎,想靠近你。

      那些想了解你想法的人,是因为之前和领导打交道时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但还没酿成大祸。而那些因在乎你而琢磨的人,大多是职场新人,年纪轻、阅历浅,受家里一些不太明智的长辈影响,把想为领导出力的心用错了地方。这两种人并非品德有问题,主要是认知上出了偏差。对于这类“良性”的琢磨者,你可以用,但得先跟他们讲清楚,要让他们改变。你可以找他们单独谈谈:“我不清楚你以前是怎么和领导相处的,但我带团队,讲究的就是直接了当。你有啥不明白的,直接问我、找我谈;我有啥要求,也不会让你去猜谜。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别总琢磨我的心思,把精力放在帮我做出成绩上,肯定能大展宏图。”

     然而,还有一种“恶性”的琢磨者,他们琢磨之后去造谣,故意制造矛盾,甚至去琢磨大领导。这种人最好能清理掉。就算你没权力随意辞退下属,也得尽量把他们安排到边缘岗位,减少他们带来的损害。先说说那些琢磨后造谣的人。他们不仅自己琢磨,还在部门里传播这些猜测,扰乱人心。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进步或因为不安,而是想在部门里获得特殊地位,比如当个“领导意图的解读专家”。就像东汉末年,曹操杀杨修,后人有各种解读,说杨修站错队、曹操嫉妒他聪明、他是袁术外甥等等,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曹操说杨修惑乱军心,这才是实情。杨修揣摩了曹操的心思,还讲给全军听,把自己当成了领导意图的代言人,这既是野心,也是自寻死路。

      再来说说那些琢磨后故意制造矛盾的人。他们不公开造谣,却偷偷对团队里某个人说“领导对你有意见”,挑拨离间。这种人要么狂妄自大,要么是阴谋家,一旦发现,就别再信任他了。

      还有一种是越过你这个直属领导去琢磨大领导的人。这种人不仅具备琢磨者的所有缺点,还有野心家的迹象。能不用就不用,能裁掉就裁掉,千万别用这种人来帮你推测大领导的想法,否则你会被他们坑得很惨。在职场上,最易获胜的还是那些光明磊落的人。想和领导搞好关系,一靠自身实力,二靠有效沟通。别妄想靠小聪明猜中领导心思来捞好处,那是一条危险之路,轻易踏上,后患无穷。


     在职场,那些总是喜欢去揣摩领导的意图的人大多都处于边缘位置,不太受大家待见。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呢?主要是因为领导把工作交代得不清不楚,领导和下属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下属对自己在单位的处境心里没底,再加上有些领导就爱听那些拍马屁的话,这些因素一掺和,就容易催生出爱揣摩领导意图的人。

     要是你的平级同事爱瞎琢磨领导的心思,咱们可得悠着点。你可千万别去模仿他,揣摩领导意图这事儿,本身就透着股不踏实劲儿。其次,对他那些所谓的“领导心思我懂”之类的言论,也不能轻易相信,保不齐就是他自己的臆想。再者,别往他那堆里扎,这种小圈子没啥好加入的。最后,虽然看着不对劲,但也没必要当面拆穿,有时候点到为止就好,毕竟职场如江湖,水太深。

     要是你手下有这种爱揣摩领导意图的下属,那处理方式就得因人而异了。如果这人品行还不错,就是有点年轻懵懂,那就好好跟他多沟通几次。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开,让他明白揣摩领导意图不是个长久之计,踏踏实实工作才是正道。可要是他性质恶劣,比如逮着机会就造谣生事,故意在同事之间制造矛盾,或者越过你去揣摩大领导的心思,那可就得赶紧想办法清理了。这种人留在团队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给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混乱。

      说到底,职场上还是得靠真本事吃饭。把工作干漂亮了,和领导、同事之间多些真诚的沟通,比整天琢磨领导心思强多了。那些爱揣摩领导意图的人,终究是站不稳脚跟的,因为他们把心思都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