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星日更854天 🍃 有一段时间,我心里总觉得我不上班的状态仿佛就是空窗期或者暂停期,是职业履历里的一道空白,是成长过程里被暂时搁置的一页。 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个阶段,反而是我最靠近自己、最认真经营自己的时间。没有职场的快节奏,也没有外界定义的产出,我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我也越来越明白了一个真理:真正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是我的身体、我的大脑和心态,以及我最在乎的家人。 不上班的日子,并不等于没有方向。反而是在这个自我掌舵的时间里,我真正开始了好好经营我自己的旅程。 身体从来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东西。以前我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尤其是熬夜、久坐、忙碌、高强度,好像都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硬撑。 但越长大我就意识到:身体不是被我支配的仆人,它是我生命质量的载体,它记得我所有的轻慢,也会回馈我所有的善待。 所以现在,我把照顾好身体当作头等大事。 倒也没有刻意的非要每天跑个几公里,而是自然而然的早上起来拉伸一下、饭后去散个步、以及几乎不吃外卖、也从来没有超过23点睡觉…… 这些看似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小事,串起来,就是我现在真正的生活态度。 我特别喜欢那种微微运动出汗洗个澡之后的那种轻盈的感受,好像身体在一点点被清空,疲惫和郁结也一起被排走了,剩下的只有轻盈和松弛。 身体是根,是本,是一切美好体验的基础。所以经营好自己的身体,不仅是对当下的善待,更是对未来的托底。 再者,我虽然不上班但这不等于我不上进。相反,离开了KPI、离开了绩效之下的功利学习,我更能够带着纯粹的热情去读书、去思考、去拓展。 每天安排的时间中,总有一段是喂养大脑的时刻。翻几页书,写一段日课的反思,看一场线上课程…… 这些内容似乎也算不上聚焦,但它们都在一点点滋养着我的思想,也在慢慢构筑我自己的知识宇宙。 我不再追求掌握多少技能或学习多少课程,而是更注重我可以怎么更好的行动。 比如我读到一句话感同身受,我就会在日课中写下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拆解;比如我看到一个创意灵感,我就记录在备忘录里,哪怕当下用不上,但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储备。 大脑的更新,是在悄无声息中产生的。它让我不被信息洪流裹挟,不被外界声音左右,拥有自己消化世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我的底气所在。 所以,哪怕当天什么事情也不做,但阅读、锻炼、日课这三件事我却一点也不落下,这也是我如今最在意、也最愿意下功夫去经营的部分。 当然,在我所有的投入和经营中,陪伴家人始终是不可动摇的一部分。 我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也有了更多机会去体验生活本身。 有时候偶尔做顿饭、饭后陪小糯米去楼下活动、带着小朋友们一起体验丰富的创意…… 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是我生命中最柔软、也最有力量的部分。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人生是一座大厦,那我的家就是那根最中心的柱子。 只要它稳固、温暖、有爱,那么哪怕外面风再大、雨再急,我的心也始终有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 而在我看来所谓的陪伴,不只是在一起的时间,更是一种心在场选择。 我学会了在陪伴家人时放下手机,学会了在对话中真正听见(区分事实和观点),学会了在一次次的交流和碰撞中真正地去理解和接纳。 我知道我的这些改变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在我一次次日课中,看见自己的行为,去调整自己、靠近爱的过程里慢慢酝酿出来的。 并且我说的经营这个词,它不是所谓的自律,不是在自己的计划表上去打勾,也不是对未来的焦虑性安排。 而是一种出于自爱、出于内在渴望、出于清晰方向感的主动成长。 如果用教练里的一句话:无论何时何事,我始终选择让我有力量的方式活。 因此,这份经营,是一场从「我是谁」到「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旅程。 而在这个旅程中,我的每一天都值得我用心去走,每一步都算数。 现在的我,暂时没有工作的名片,也没有炫目的成就光环。 但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笃定:我正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认真生活、认真成长、认真地经营我自己。 我知道,时间会见证这一切。哪怕没有喧嚣的掌声,哪怕没有耀眼的注目,我依然在静静地、踏实地,把自己活成一束安静而有力的光。 这份光,是身体的健康,是思维的清晰,是心态的稳固,也是我给予自己和家人的爱。 ![]() ·······END······· ![]() 简介:我是星星,坐标武汉,继日更的小习惯养成后,我又开始慢慢培养了自己的一些其他小习惯,如:跑步、阅读、书法、日日成事......这些小习惯的培养让我越来越有力量。我又把这些滋养我的小事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正向的我的赋能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