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食堂】关于胸横肌,看这一篇真的就够了!

 昵称65039517 2025-04-17
        关于胸横肌,我们以往知之不多。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笔者在康复工作中的焦点更多地聚焦在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因为它们与呼吸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得也比较透彻。
        胸横肌属于最深肋间肌,连续于膈肌、腹横肌,衬在肋骨的内面。同属最深肋间肌的还有肋下肌和小胸肌。从解剖意义上讲,胸横肌和小胸肌更像是“封箱胶”,把神经血管约束在一定范围内,肋下肌更像是囊袋,把神经血管包容其中,都是为神经血管提供稳态的重要结构。

图片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胸横肌,下面是胸横肌的基础解剖、生物力学分析和实用功能锻炼方式:
    1.起止点:胸骨体、剑突内表面,附着于第2-6肋内表面和下缘  神经支配:T3-6肋间神经
    2.分部:根据肌纤维走行,可以人为地把胸横肌分成自外上向内下斜行的上部纤维和几乎接近于横行的下部纤维。运动功能:主要是降肋骨,辅助呼气。

图片

     3.胸横肌与呼吸:前面我们说过,胸横肌连续于膈肌,倾向于短缩,当胸横肌发生短缩,会直接影响膈肌和肋弓的开合功能,影响呼吸效率。胸横肌左右各一成对存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单侧开合不良和双侧开合不良,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对比深吸气末和用力呼气末肋弓开合的角度评估膈肌的功能,也能间接了解胸横肌的短缩程度。

图片

     4. 胸横肌与腰痛:再来,胸横肌连续于腹横肌,与胸横肌倾向于紧张不一样,腹横肌横更倾向于薄弱。它们又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同属前深线),当腹横肌薄弱,胸横肌可能会代偿性紧张,这与我们临床上多见的腰痛病人(腹横肌薄弱)多伴有肥胖(胸腰筋膜被撑开)或(和)姿势体态不良(胸横肌紧张)的情况是吻合的。

    5.胸横肌与含胸驼背:关于胸横肌与姿势体态不良的关系,我们接着聊。与胸横肌紧张和短缩相关的体态是含胸驼背,特别是含胸。长期含胸驼背的人很有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维持现有的体态,呼吸是顺畅的,挺胸呼吸反而感觉不舒适,这种不适感可能是由于膈肌被牵拉引起的。

图片

    6.胸横肌与心绞痛:胸横肌是相关神经血管的“封箱胶”,当这封箱胶粘太紧,就有可能造成相关神经卡压和血管反应,比如静脉受到压迫会发胀,回流受阻,动脉受压会发凉,神经卡压会造成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胸横肌受肋间神经支配,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与肋间神经痛相似。结合部位,胸横肌与我们常说的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部位基本重叠,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心绞痛等心脏、心血管相关疾病,需仔细甄别。

图片

    7.胸横肌的功能锻炼: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我们可以着手解决胸横肌的紧张和短缩问题。拉伸是改善双侧开合不良比较理想的办法,具体方法如下:取坐位或站立位,极度挺胸,充分吸气,感受肋弓打开,胸廓向两侧扩张。而解决单侧开合不良则更依赖于健侧卧位(开合不良一侧在上)的单侧呼吸训练,通过膈肌的主动-抗阻训练间接拉伸胸横肌。同理,锻炼核心、稳定腹横肌也能间接改善胸横肌的功能。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单动的方式(类似东洋武士从后背上拔刀的动作)简单测试胸横肌的功能,注意对比两侧功能的差异。

        总结一下,胸横肌容易紧张,是含胸驼背和核心不稳的“帮凶”,同时影响膈肌和呼吸的功能、影响肋弓的开合、增加慢性腰痛和内脏问题的风险。当它作为“封箱胶”粘太紧,可能会出现相关部位的神经血管症状,临床上常被误认为心绞痛。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训练、拉伸以及沿着T3-6锁骨中线针刺它的支配神经——肋间神经的方式,针对性地予以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