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参数军备到体验革命:联发科以AI生态打造“新引擎”

 壹观察 2025-04-1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联发科不再是一家简单的芯片供应商,正为整个行业打造一个面向新时代的AI底座。
作 者 丨 宿艺
编 辑 丨 子淇


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AI手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近两年来,高速发展的AI技术,已经成为引领手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根据Canalys数据,AI手机的渗透率目前已经接近20%,并有望在2028年超过50%。

狂飙突进背后,这场宏伟变革将去向何处?这个问题,现在仍充满悬念。

从深度学习到大模型,从ChatGPT到DeepSeek,从生成式AI到AI智能体,在AI行业内部,新技术和新体验仍在不断刷新,手机AI生态也正迎来一场从硬件、软件到产业链的深刻变革。

4月11日,在天玑开发者大会 2025(MDDC 2025)上,联发科集中展示了AI硬件、AI技术、AI开发工具、AI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思考。

AI从来不是一个硬件或服务,而是整个产业的'AI随芯、应用无界’”联发科技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说,“我们的目标是,从算力、模型、应用到智能体,让AI开发每一步都有天玑”。

以这场盛会为里程碑,联发科向新的时代,完成了从AI芯片技术创新到AI生态共创引领的关键跃迁。

不卷参数卷体验:AI“新引擎”开足马力

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一个预言: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集成电路就会性能翻倍,价格减半。此后半个世纪,这个经典的“摩尔定律”,驱动了全球科技产业的指数级狂飙。

如今,伴随制程工艺逼近物理极限,联发科将传统芯片“旧引擎”,升级为AI“新引擎”马力全开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到2029年,端侧AI性能每两年增长1倍,语言模型的知识密集度,更是每3.3个月就会增长1倍。“这意味着,系统需求不用大幅提升,就能实现比以往多5倍、10倍,甚至20倍的能力增长。”联发科技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彦辑说。

与此对应的是,整个AI产业的生态也在不断迭代洗牌。

尤其是2025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伴随Deepseek以较低训练成本,实现媲美全球顶尖模型的优异性能,产业竞争的底层逻辑已全面转向。“百模大战”偃旗息鼓,手机端侧的AI不再疯狂内卷模型参数,而是逐渐转向通过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应用和智能体,为用户带来全新形态的AI体验升级。

从实验室参数,到用户指尖的温度,从“比谁模型大”,到“比谁更懂你”,这是一场必然要到来的市场变迁。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不再是AI计算更快,而是要更流畅、更低功耗,更能下沉到场景里,更贴近用户真实痛点,更切实地提升AI体验。

这也正是联发科一直在努力推动的事情。

2023年,联发科推出的天玑9300,最高可支持330亿参数AI大模型,并与vivo合作实现当时业界最大规模的70亿参数大模型端侧落地。

2024年,天玑9400率先支持端侧的LoRA训练和端侧高画质视频生成、Agentic任务开发等能力,以“慧、强、密”三大特点,打造了业界首款5G智能体AI芯片,并在其拉动下,以当年收入同比增长22.4%;净利润同比增长38.2%的优异成绩 ,进一步站稳了高端旗舰市场。

而近日发布的天玑9400+,更是跳出了传统芯片“PLUS版”的升级套路,升级重心并不是算力和性能,而是集中打造了更强大的端侧AI能力,满足终端用户对高智能、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的AI体验需求

比如行业首发搭载天玑增强型推理解码技术(SpD+),全面支持DeepSeek四大关键技术:混合专家模型(MoE)、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多Token预测(MTP),FP8推理(FP8 Inferencing)等能力进化,都为手机商和应用商打造极致AI体验奠定了基础。

从技术创新到生态引领
联发科“引擎再升级”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往往“功夫在诗外”。

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就曾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分析,耐克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生产网球鞋,而是设计和促销;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制作汉堡包,而是在用餐时间上为人们提供方便;索尼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生产电子产品,而是小型化技术。

对于站在产业上游的联发科来说,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除了领先的AI技术,同样也需要构建一个繁荣的AI生态。

本届MDDC 2025上,联发科定义了“智能体化用户体验”的五大特征主动及时、知你懂你、互动协作、学习进化和专属隐私信息守护它们的实现,需要跨越从芯片、模型、应用、终端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系统性革新,能实现真正的底层打通,为用户提供多模态的、系统级的、全平台的、场景化的AI体验。

为此,联发科为生态伙伴提供了高效、强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去年,同样是在天玑开发者大会上,联发科首次发布了面向全球开发者的终端生成式AI应用开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天玑AI开发套件”。

今年,这一套件升级为2.0版本,首发开源弹性架构,允许开发者直接调整平台源代码,更自由、方便地调用更加多样化的高效模型能力。

并率先支持DeepSeek四大关键技术。模型库适配的模型数量提升至3.3倍,token产生速度提升2倍,内存带宽可节省50%,端侧LoRA训练更是实现了最高50倍的速度提升——这意味着,以前需要等待两天的漫长训练,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吃个午饭回来,就已经完成了

更让开发者惊喜的,是首次发布的天玑开发工具集(Dimensity Development Studio)。

对开发者来说,AI开发最头疼的问题,是开发工具碎片化,种类多、功能散、单模型分析效率低,最后往往只能靠手动调优,耗神费力,效率还差。

而天玑开发工具集提供的AI应用全流程开发工具Neuron Studio针对模型到应用,提供了一站式、全链路、自动化的开发协助,集合多种工具,全流程可视化,帮助开发者开启全局视野、一站搞定。

同时,Neuron Studio还支持神经网络自动化调优和跨模型全链路分析,全程监控大模型演化。以前可能需要整整一周,才能在1万个参数里面手动找到最优解,而现在,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轻松自动完成。

天玑开发工具集还提供了系统全性能一站式分析工具—— Dimensity Profiler,可覆盖CPU、GPU、NPU、内存、FPS、温度、功耗以及网络等核心性能指标,并提供“实时、回放、逐帧、深度回放”四大分析模式,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完成调优,节省了以前用来反复排查问题的大量时间,更充分地释放了天玑平台的性能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Dimensity Profiler的诞生,正是联发科“从开发者中来,到开发者中去”的深度体现。它的每一个功能规划,都来源于开发者尤其是游戏开发者经常遇到的资源占用、功耗发热等真实痛点,而它沉淀出来的每一个工具,最终也都将服务于工作室和开发者,开发出最卓越的用户体验。

基于Dimensity Profiler和新一代的天玑星速引擎,联发科与合作伙伴构建了丰富的游戏生态和先进体验。比如借助天玑倍帧技术,无限暖暖游戏带来了60帧满帧、低功耗畅爽体验;天玑光追仿生细节再升级,与暗区突围合作,实现了接近PC级骨骼模型效果和拟真光影的沉浸体验;王者荣耀、永劫无间手游等知名游戏也与联发科合作,成功在端侧部署TTS、ASR、LLM等AI模型,为玩家带来了更低延迟、更精准的沉浸式语音互动体验。

此外,天玑AI生态圈和多场景创新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比如,天玑AI开发套件2.0已经接入NVIDIA TAO生态圈,实现TAO生态和天玑AI生态的全面打通。这意味着,天玑开发者将有机会获取更多NVIDIA TAO生态的AI开发资源,TAO生态开发者可将开发成果轻松移植到天玑各类端侧平台,实现一次开发,全域应用的生态破圈。

比如,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传音、面壁智能、摩托罗拉、OPPO、荣耀、vivo、微软、小米等行业头部厂商,共同启动了“天玑智能体化体验领航计划”,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共同驱动智能体AI技术创新和发展。

比如,联发科和绝影合作,将天玑AI生态拓展到智能座舱领域,快速完成了绝影自有模型移植,赋能了绝影多模态智能座舱强大的端侧运行能力,让汽车拥有了更“有趣的灵魂”。

基于这些生态融合与技术共创,联发科的天玑AI生态已经不断聚沙成塔,汇河成海,一个繁荣的全链路生态闭环已经蔚然成林。对于合作伙伴来说,联发科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芯片供应商,而是整个AI产业生态的倡领者,正为整个行业打造一个面向新时代的AI底座

过去这一年来,天玑AI生态伙伴数量已经大幅增长3倍,天玑AI开发套件下载量也同比增长5倍,充分体现了天玑AI生态获得开发者高度认可。而面向未来,这个已经在不断加速的生态“飞轮”,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应用的加入,在帮助联发科拓宽天玑AI的生态“护城河”同时,为用户打造更好的AI体验。

正如陈冠州所言,“联发科将一直领创前沿AI技术与生态系统的发展,每年通过20亿台边缘设备,将智能体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全民触手可及的体验,赋能万千应用,实现从智能向智慧的跨越式升级。”

拥抱新周期
天玑生态引领“AI智慧手机时代”

事实上,联发科的AI战略谋局,十年前就已经悄然落子。

早在2015年,联发科已敏锐意识到,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新趋势正在到来,并率先开始布局。自2019年,首次推出面向高端市场的天玑品牌以来,AI已成为联发科高度重视并持续投入的一大核心能力。据统计,自2018至2023年间,联发科用于技术研发的总投入已达180亿美元。

而一直以“行业共建”与“生态开放”的积极心态,为合作伙伴与开发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全方位的能力赋能,也让联发科赢得了越来越多伙伴认同,天玑AI生态日益繁荣。

如今,其于“芯片+工具+生态”三位一体的全链协同,联发科已经从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传统SoC供应商,跃迁为一个生态共创引领的 AI产业平台

当然,AI变革的时代洪流才刚刚起步,我们仍站在“AI智慧手机时代”的新周期起点。时至今日,大多数的“AI应用”仍只是传统应用的AI增强,未来的场景和应用仍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但可以肯定,联发科的AI产业底座,尤其是新升级的开发套件2.0和新发布的工具集,都将助力开发者更快、更好地向前推进AI创新。

沿着这条道路,真正颠覆式的“杀手应用”和“灯塔场景”,都会在不久的未来自然出现,就像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生态一旦成熟,新物种们将喷涌而出。而那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作品里的美好AI想象,也将一步步走入现实,照亮我们的生活。


END

「壹观察」创始人宿艺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编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搜索「壹观察」

百家号、微博、抖音搜索「宿艺」关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联网汽车丨智能家居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