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又一真迹现身海外,每个字都在炫技,这就是草书美学的极致表现!

 墨品书法网 2025-04-17 发布于北京

学习草书有讲究,一是要取法乎上,二则是要循序渐进,米芾认为“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但如果初学草书便临魏晋法帖,难度太大,一是领悟不透彻其丰富的笔法,二则是无法还原不激不厉、潇洒平和的书风,最终只能徒费时间。

怀素是我们学草最好的“入门老师”,这是两个原因造就的:其一,他生在了一个好时候,张芝、索靖、皇象将“章草”推向极致,二王、谢安则把行草写得登峰造极,张旭的狂草又为他提供了范例,因此,他可以将这些前辈们的笔法尽数吸收、化为己用,所以学界认为他是“草书集大成者”。

其二,怀素还引禅入书,并从世间万物中汲取用笔灵感,境界上超凡入圣,与造化同工。同时,做到了感性与理性的协调,笔画的之感、章法的节奏都极为自然,这两点比张旭更胜一筹,所以赵孟頫说“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终不离魏晋风度”,何绍基也认为“前张后黄,皆当让素师独步”。

怀素传世作品极少,能明确却认为真迹的只有两件,一是《苦笋帖》,另外一件则是《大草千字文》宋拓本。前者为墨迹,仅存2行14字,后者虽是拓本,但拓工细致且母本已失,其与真迹无异。

相比于《苦笋帖》,此作不论是字数多少还是用笔丰富程度上都颇具优势。《千字文》作为国学启蒙,很多书家都热衷于抄写,999个不重复的字几乎满足了日常所用,因此,把此作临摹透彻,我们不仅能学到怀素细腻奔放的笔法、欹侧险绝的结构和如交响乐版的节奏,也为“直入魏晋”打好了基础。

《大草千字文》是怀素晚年之作,风格成熟,笔力深沉,每个字书写时都注重变化和区分,一直都在炫技。以中锋立骨,笔力遒劲如钢丝游走,起笔多露锋直入,随即绞转,收笔或急停,或甩出长锋。笔力轻重对比明显,如“横”字左半浓墨,右半枯笔飞白。

结构上单字大小悬殊,每个字各部分的收放、高低形成动态平衡。章法上整卷如江河奔涌,字与字连绵不断,奔放洒脱,须臾万变,堪称草书美学的极致体现。这部作品每个草字旁边都有楷书的释文对应,非常便于我们临摹和欣赏。《大草千字文》于清末流到国外,如今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的复制,与原拓本别无二致,笔画细节纤毫毕现,飞白处的颗粒感都还原了出来。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