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 ![]() 上周我们了解了一下孩子异常的出汗、不正常的出汗,就是我们说的汗证。上周咱们介绍的是汗证中的表虚不固这个证型。 表虚不固导致的出汗是以自汗为主,或者会伴有盗汗。汗出以头、肩背部明显,动起来出汗会更多,还有倦怠乏力,面色没有光泽,手脚欠温,平时容易感冒这些症状。 ![]() 为什么会异常的出汗呢? 表虚不固的汗证,常见于体虚的孩子。 体虚是怎样造成的呢? 可能是因为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后天脾胃的失养,或者是后天生病病后失养,造成表虚不固。皮毛不固,卫失外护,人以卫气固表,卫外不固则津液因为气虚腠理不密而外泄,所以经常出汗。 而表虚卫弱,动则耗气,所以动会加剧汗出。卫表不固,那么邪气易侵袭,所以又容易感冒,表虚不固在此刻形成了反向的闭环。想了解具体的内容可以点击文末的链接查看具体内容。 我们今天接着聊聊汗证中的气阴两虚这一类型。 1 气阴两虚表现出的出汗,以盗汗为主,但也会伴有自汗。“盗汗”是指睡着以后出汗,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自汗”是醒了还是睡着,无故出汗。 2 气阴两虚的汗证除了以盗汗为主,但也会伴有自汗之外,孩子的身体是消瘦的,精神头不足,萎靡不振,心烦睡眠少,哭声也没有那么有力,睡着以后出汗多,还伴有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唇色红,舌苔少。 3 造成气阴两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病后失于调养,或者是孩子本身的体质就是气阴两虚型的。气虚不能敛阴,阴虚则生内热,内热则迫津液外出,出汗较多。 咱们需要用益气养阴的方法去止汗。 小儿推拿 ![]() 小儿推拿:补脾经5分钟,推上三关3分钟,补肺3分钟,揉外劳宫3分钟,清板门5分钟,补肾5分钟,揉二马3分钟,揉肾纹2分钟,揉肾顶3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按揉足三里3分钟。 补脾经、推上三关、补肺、揉外劳宫、揉足三里这几个穴位都有健脾之功,可以补脾益气,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补肾、揉二马、清板门、补肺这几个穴位以养肾以及肺胃之阴。揉肾纹能引身体余热外出,余邪外散。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清天河水清心泻火。 ![]() 补脾,家长的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拇指,家长的另一只手用拇指指尖从宝宝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 推三关,穴位在小臂桡侧,也就是大拇指侧,腕横纹到肘横纹呈一条直线。操作时,家长一只手固定住宝宝的胳膊,另一只手食、中两指并拢,自腕横纹桡侧向上直推到肘横纹。 ![]() 补肺,家长的一只手固定住宝宝的左手,露出宝宝的无名指,家长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腹,沿着宝宝的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尖推向指根。 ![]() 揉外劳宫,外劳宫在第3掌骨中部,家长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左手手掌,并将宝宝手心向下,使穴位凸显,然后家长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者中指螺纹面揉之。 ![]()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1横指。 清板门,家长一只手固定小宝宝的左手拇指,家长用另一只手拇指螺纹面自宝宝的掌根桡侧缘大鱼际处到拇指跟方向直推。 ![]() 补肾,家长的一只手固定住宝宝的左手,露出宝宝的小手指,家长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或中指指腹,沿着宝宝的小手指的指腹面,从指尖推向指根。 ![]() 揉二马,二马,在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家长握住宝宝的手掌,用拇指螺纹面左右揉。 ![]() 揉肾纹,肾纹在小手指掌面第三节的横纹处,用中指或者食指揉这里。 ![]() 揉肾顶,肾顶在小手指的末端,用左手虎口夹住孩子的小手指,右手中指端揉之。 ![]() 清天河水,家长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左手部,另一只手的食、中两指面,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自下向上做直推法。 ![]() 还有一种盗汗不属于今天讲的病理性的盗汗,晚上入睡后多汗,进入深睡眠以后,汗出逐渐消退,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维生素D缺乏的孩子,因为孩子血钙、血镁降低时,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产生多汗。这类孩子在白天兴奋性高,并且伴有枕秃。 ![]() 病理性的盗汗是睡后汗出,醒后汗才止,头、面、颈部汗出如珠,甚至沾湿枕单。 除了上述的小儿推拿之外,还可以搭配一些食疗,比如百合红枣莲子汤、党参生脉茶,这样双管齐下配合,会更好一些。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咱们下期继续! 文|编辑半夏 |
|
来自: bajie束束502 > 《儿童健康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