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是他人生中的最佳伴侣,离开这个他活不下去,他可以为之生、为之死。” 这是马斯克弟弟金博尔所说。 在这个世界上,金博尔是真正了解马斯克的少数人之一,他是马斯克的亲弟弟,两人从小玩到大,后来他们还一起创办了Zip2公司。马斯克曾回忆起这段经历,那是他白手起家的开始:
尽管两人感情很好,但他们也经常打架,创业期间有次金博尔还把马斯克的手给咬破了,让马斯克缝了好几针。 对于马斯克的过往和他人生及创业的历程,著名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在《埃隆·马斯克传》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马斯克传记,马斯克让艾萨克森参加公司的会议,跟在他身边观察,甚至让他去访谈了自己的家人。 马斯克为什么会是马斯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源头,而马斯克的源头就是他的父亲。 《埃隆·马斯克传》就像是放大镜和解剖刀,让读者深入了解马斯克性格的缘由,解释了他很多事的动机和逻辑。
马斯克在有过童年创伤,他和弟弟金博尔、妹妹托斯卡都饱受父亲的精神伤害,所以他在成名后一度是不愿意提及父亲(谁会用“残忍”来形容自己的父亲?),艾萨克森在征得马斯克的同意后,去见了他父亲埃罗尔·马斯克,艾萨克森认为这是个喜怒无常的人。 不过埃罗尔·马斯克的工程师天赋大概是遗传给了埃隆·马斯克,他性格中黑暗的一面也对马斯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Maye Musk)是一个性格很光明的杰出女性,父亲和母亲的这种个性冲突,或许也是马斯克之所以是天才的先天因素。 卓越的成就需要极端的个性,贾斯汀是马斯克的第一个妻子,在她眼里马斯克性格中也有父亲黑暗、混乱和极端化的影子。 在他眼里,世界也许就是一场戏:马斯克永远在追逐精彩,他忍受不了平庸的生活。 这或许是女人们既为他着迷又忍受不了他的缘故。贾斯汀跟马斯克在大学时候就认识,那时候尽管没有钱,但马斯克永远是野心勃勃,好像从来不把金钱当回事:
马斯克坚信自己的想法会实现,别人以为他在吹牛,可他自己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当整个世界都在嘲笑他的火星梦的时候,他也执着于实现。 卓越的企业家都有其“扭曲现实力场”,乔布斯有,马斯克也有,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都必须为他们让步。而作为这种人身边的人,感受就是很刺激了,马斯克的表弟彼得·莱夫对此深有体会:
马斯克造火箭,做电动车,搞脑机几口和AI,以及参与“纸牌屋”游戏……也许他真的以为人类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可能不到十亿分之一。 看了《埃隆·马斯克传》后你会知道,为什么普通人只能过平庸的生活,要知道脱离平庸意味着痛苦的挑战,很少有人愿意和能够忍受那种痛苦和压力。 如果你需要鼓励的话,那就不要创业了。 SpaceX和特斯拉是马斯克梦想的两个实现工具,它们都曾资金、技术和产能的困难,一度是走在了破产的边缘。 在最危险的时候,马斯克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他当时的妻子妲露拉是见证者,她说马斯克经常夜里尖叫,身体会因为精神的重压而出现呕吐,“呕吐物要是回流到他的胃里,他就会吼叫着干呕”。 在《埃隆·马斯克传》中,作者用准确的信息构建了马斯克精神世界的一角,让读者得以知道马斯克究竟是经历什么,以及怎么应对挑战和失败的。
马斯克说创业就是嚼着玻璃凝视着死亡的深渊,“既然必须穿过地狱,那就走下去”。反正他永远不会放弃,他可以接受失败,但不接受放弃。在他看来失败只是一个选项——假如你从未失败过,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创新。 使命感驱动:马斯克没有经过谁的同意,他自己就承担起了“拯救世界”的责任! 在写《埃隆·马斯克传》的时候,随着对马斯克的愈发了解,艾萨克森越来越确信马斯克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他不是以盈亏表为出发点驱动自己的行动,这和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们不同。” 是啊,如果是以金钱回报为动机,那他不会去做SpaceX,致力于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为了这样的目标,不冒险是不行的,不疯狂也是不行的,循规蹈矩的人不会想和做这样的事。 艾萨克森说伟大的创新者就是与风险共舞的孩子,马斯克表示要在死之前到达火星,“没有什么强制手段能确保我们到达火星,除了我们这群人,除了我自己。”这是他对世界的主张,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自从想明白了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之后,马斯克就不再担心失败,对于很多人们在意的事自然也就不在意了,聚焦目标的人总是顾不上鸡毛蒜皮的小事。人生苦短,无法承受无休止的恩恩怨怨。总之,《埃隆·马斯克传》确实值得一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一看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的想法和人生,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拓展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