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0417教学手记——二元对立式作文命题的“二元”

 晋诺工作室 2025-04-17 发布于江苏

有位老师说,昨天参加了2025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二次大联考”,想让说说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处于焦虑状态,不懂得究竟如何教育。有人认为“桑树要从小育,长大才能直”,有人认为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思维与近年上海卷类似,这些年,上海卷往往采取二元对立的结构,在极富张力的碰撞中,给写作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下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有关试题。

2011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4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7年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021年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2年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我们会发现,上海卷的二元对立有这样一些特征:

1.对立基点单一集中明晰

二元对立的最佳命题方式是对立基点单一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构成真正的二元对立,才能形成真正的思维碰撞。不然,会出现虽然是相对而行,但是在两个轨道上,结果只能是擦肩而过。

比如,21年的命题,对立基点,“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22年的命题,对立基点就是“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这个观点。针对这一思考点向相反的两方向思考,从而产生思维张力,从而考查考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2011年看似是二元对立,其实,对立的是结果,而不是出发点,犹太王大卫戒指上的铭文与契诃夫小说人物戒指上的铭文,其出发点不同,这需要考生给界定它们的所指,不然,就很难在统一话题里展开论述。

2.思维内涵具有生活哲学感

要让考生思考的问题既来源于生活现象,与这个时人紧密相关,但又绝不止于日常的思想认识,它要超越于普通认知水平。比如,关于“自由”的辩证性思考,关于“一切都会过去”还是“都不会过去的”探讨等等,都带有浓浓的哲理思辨味道。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

3.写作延展空间比较广阔

围绕一个抽象概念、一个判断写一篇文章,这需要这个概念、判断具有较好的思维延展性,让考生有话可说。

比如,2017年的“预测”,是对人们日常心态的高度概括,不论是接受预测,还是持否定态度,总能找到极为丰富的思维素材,因为,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这种心理状态和认知理念,可以说,人就是在不断的想象、预判中建立起个人的人生大厦的。

相较于以上三点,可以对大联考的作文命题作出简单的评判。

首先,它的对立基点是单一的,那就是,教育是否要从宝宝抓起。如果细致分析,就会发现,其对立基点的明确程度不够。“从小育,长大才能直”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严格地讲,难以构成真正的对立,因为,“从小育”,既然是“育”,当然就不是摧残,而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辅助,这才是“育”;因此,它也可以遵循“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原则。从命题的意图看,估计是想说,一方认为,从小就要严加管教,保证健康成长;一部分人认为不必管教,顺其自然,这才符合成长道理,简洁地说,是严加管教,还是顺其自然。但是,由于材料是由引用资料构成的,这层意思被弱化了,于是降低了命题的准确性。

另外,关于教育,是严加管教,还是顺其自然,这个话题本身太生活化,也太陈旧,不能引起写作兴趣。这一点应该引起特别关注,因为,当确立一道命题时,最关键的便是审察其概念内涵特征,正如前面分析强调的,它需要有生活,但绝不仅止于生活,还要有生活之上的哲理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