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 红:赏析邵东一中蒸上楼大门对联

 开心明智 2025-04-18 发布于湖南

桐水深流滋大木 

美联厚蕴证雄心

——赏析邵东一中蒸上楼大门对联

 

邵东一中蒸上楼大门上悬挂的对联,是一副用胡桃木制作的精品短联。该联由我市对联名家何俊良先生创作,本土知名书法家陈传湘先生书写而成。对联如下:

谁为健者;

我是英才。

上联发问:谁是健者呢?

健者,意即有雄才大略或才能出众之人,有力量的人。语出《易经》:天行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能顺应天地宇宙及社会发展运行规律并勇毅前行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有言:“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近代风云人物梁启超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称为健者。君子,在中国文化体系内,常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君子常与正人连用,称为正人君子;君子又与小人相对,一褒一贬,截然相反,黑白分明。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健者与君子都是对大写之人的称谓,内涵有诸多重叠的部分。

邵东一中将培养目标确定为“有君子风范的优秀公民”。这样的培养目标,上接历史,有文化内涵,有中国特质;下接现实,有时代气息,有价值取向。这样的学生、这种优秀公民应当超出一般的合格公民,拥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担当起家国重任。

下联自答:我就是符合健者要求的英才啊!

英才者,才能超群之人也。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将英才一词嵌入该联中,自问自答,仿佛是一名英气勃发的一中学生在自信满满地对外宣示:我就是老师您收在门下进行教育的“天下英才”——好学生啊!当仁不让、睥睨天下的才俊气质展露无遗。作为悬挂在学校的对联,其教育行业性的特点也随之尽情展现。

以上主要从内容的角度作了赏析,接下来探讨对联里面的艺术性。首先,从分类上看,该联属于流水对,一问一答,浑然一体,妙合无痕。这种自问自答技法在文学艺术上叫做设问。以发问的形式把问题摆出来,它能引起读者思考,起到强调作用;此处回答属肯定判断,显得干脆利落,信心自足。其次,该联为四字单分句联,上比音韵为平平仄仄,下比为仄仄平平,属于字字工对;节奏为二二拍,字数不多,读来却感到节奏舒缓不逼仄,豪爽气韵自然流露。第三,该联用词风格亦俗亦雅,雅俗共赏。上联“为”“健者”二词,具有文言特色。这个疑问,有如时间老人从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久远处发出的浑厚震颤的询问声;下联回答语,富含现代特色,与日常用词并无二致。这个回答是千千万万邵东一中学子朝气蓬勃的答问,凸显霸气,自信,时代感很强。英气勃发好比当年赵云大战长坂坡时的吼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上下联两处用典显得雅致而又不落言筌,可称得上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思想角度看,该联文字简洁,内涵丰富。短短八个字既能表现出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包含了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湖湘文化特质,同时也彰显出邵东一中校园君子文化底色,展现邵东一中学子充满自信、昂扬向上的气质风貌。

国人崇尚大智大勇,大义凛然,正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国人相信“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联中“我是英才”的回答就是对人间正道的自觉坚守。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圈内十分独特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融合了华夏中原文明与楚地南蛮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湖湘文化由一大批或生于或工作于或流落于或向往湖湘的士人,在这一方山水中点燃薪火,再得到并经由本就朴实、彪悍、忠诚的湖湘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推崇、演进而逐步成型。这些士人有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胡曾、柳宗元、范仲淹、周敦颐、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杨昌济、黄兴、蔡锷、宋教仁、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等,特别是近现代革命史里,湖湘文化滋养出的湖南才俊,更是璨若星河,多不胜数。其思想内核可表述为以天下为己任,敢为人先,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谁为健者,我是英才”联语,展现出的就是湖湘精神的历史自觉。邵东是湖南的一个独特存在。邵东人以会做生意会读书著称于世。他们头脑灵泛,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这里有邵商鼻祖申承述,有火烧赵家楼的匡互生,有湖南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的贺民范,有硬骨头音乐家贺绿汀,有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革命家袁国平等等。他们是健者,是英才。邵东一中作为该市思想文脉的汇聚地和继承者之一的一所学校,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承担后继的健者、英才的历史任务。这副对联正是邵东精神和邵东一中君子精神的生动展现。

长联难做,有价值的短联想做好也绝非易事。联家熟知的最早单比二字短联是“色难;容易”,它包含儒家的忠孝思想。更为人们熟知的单比四字短联,是悬挂在岳麓书院山门上的“于斯为盛;惟楚有才”。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湘楚人才鼎盛的自信。古代的学者认为,创建书院的目的是振铎传薪,“一以仰古人,一以开后学”。现代学校则是学习知识,养成健全人格、公民意识,乃至培育国之栋梁的地方。所以,无论是古时的书院,还是今天的学校,都是赓续文脉、培养人才的场所。用好的对联来装饰学校的门柱是最好的方式。短联好记,如果内涵又丰富,自然就成为名联了。

何俊良先生热爱传统文化,经历丰富,学识不凡,是邵东的文化名人。他为邵东一中蒸上楼所撰写的这副短联,因其大气豪迈、意蕴深广而在众多的征联中,被邵东一中二十余位语文教师及特聘专家评委隐名选出,再由该校颇具眼光的时任领导拍板确定,书写悬挂在正门内第一教学楼大门上。这正是:好马配好鞍,美楼挂美联。

九龙巍巍,桐江流长。回望邵东一中120年办学历史,我深深地感觉到,时光不老,精神长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都是匆匆过客,但唯有深耕者,将留下足迹。作为该校的一名教师,我愿意为学校奉献歌唱,愿意为俊良先生奉献欣赏,今特撰写一副对联奉上:

桐水深流滋大木;

美联厚蕴证雄心。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有词曰:“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李广万岁,健者长存。                   

2025.4.16

【作者简介】杨红,男,汉族,1973年7月生,大学文化。邵东市楹联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副秘书长,邵东作协会员,邵东首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邵东一中政教处副主任。有诗联文在国家、省、市、县级纸媒发表。热爱看书、写作、音乐、旅游。

是您的厚爱与支持

才有《绿汀文萃》

光荣的今天和将来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