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蝰科圆斑蝰属仅一种,泰国圆斑蝰Daboia siamensis Smith, 1917,又称东南亚圆斑蝰或暹罗蝰蛇,是一种剧毒蛇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我国仅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 泰国圆斑蝰有别于其它毒蛇的是它的背部具有一系列深色圆斑。1. 特征与识别外形:体型粗壮,成年个体通常长约0.7-1.2米,最大可达1.5米。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与颈部区分明显,瞳孔垂直(典型蝰蛇特征)。背部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一系列深色圆斑(部分个体圆斑边缘镶浅色边)。腹部为灰白色,带有不规则深色斑点。2 .生态与行为栖息地:常见于低地草原、灌木丛、稻田及人类活动区(如村庄周边),适应力强。活动习性:主要为夜行性,白天隐匿于落叶、岩石或洞穴中。行动缓慢,但受到威胁时会剧烈盘绕并发出嘶嘶声,攻击性强。3.食性:以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鸟类、蜥蜴为食,幼蛇可能捕食蛙类。4.毒性及危险毒液类型:分泌溶血性毒素和细胞毒素,可导致剧烈疼痛、肿胀、组织坏死、凝血功能障碍(如DIC)及肾衰竭。咬伤致死率较高(未经治疗可达10-30%),是东南亚蛇伤致死的主要蛇种之一。5.急救与治疗:立即就医:需使用特异性抗蛇毒血清(如泰国生产的“Thai Red Cross Russell’s Viper Antivenom”)。避免切开创口或冰敷,可固定伤肢以减少毒液扩散。6. 保护现状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但部分地区因栖息地破坏及捕杀导致数量下降。在泰国等国家受法律保护,禁止随意捕杀。7.注意事项在东南亚野外活动时需穿戴防护靴,避免夜间行走草丛。如遇该蛇,保持距离(攻击范围可达体长的1/3),切勿挑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