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趣——耍水去

 平型关杂志 2025-04-18 发布于山西



童趣——耍水去

张文艺

在鹿蹄涧村东,蜿蜒着一条如碧玉带般的柳沟河。1958年,当繁代大渠与柳沟河深情相拥,便在北山之麓孕育出一汪明镜般的水库。这座占地近百亩的水域,源自恒山余脉小沙梁山的汩汩清泉,历经岁月雕琢,终成滋养一方的母亲湖。

水库坝面,用玄武岩石铺就的迎水坝如苍龙横卧,坝西角的防洪灌溉塔巍峨矗立,见证着这座水库的沧桑变迁。库水深达十丈有余,碧绿如翡翠,倒映着两岸依依杨柳。春日里,银鳞灰色的鲤鱼穿梭于水草之间,忽而跃出水面激起晶莹水花;站在坝边能看见姑姑咀上面杏桃花满坡开放,成为花的海洋……夏日中,白鹭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收翅滑翔的身影宛如灵动的精灵,有时飞身向下,捕吃鱼食。这里曾是代县闻名遐迩的水利明珠,更是我们童年的欢乐殿堂。

每当夏日催熟麦田,年幼的我们便如脱缰野马般奔向水库。尽管大人们千叮万嘱,尽管教室黑板上醒目写着“严禁游泳”,但午后的阳光总像魔法般召唤着我们。偷偷溜出家门的少年们,脚下踩过滚烫的土路,头顶着炎炎烈日,奔向那片清凉的地方。

在水库东湾的浅水区域是我们的启蒙学堂。近1000平米的水域里,孩子们全身裸露像欢快的蝌蚪般扑腾,溅起的水花里满是无忌的笑声。最初的泳姿笨拙如雏鸭划水,却在相互模仿中渐渐学会了狗刨、侧泳。累了便躺在坝上的青石板上,让阳光将浑身泥巴晒成金色铠甲;或是爬上西岸的黄土坡,裹着温暖的泥土在岸边小憩,那份带着土腥味的惬意,至今仍在记忆里芬芳。

真正游泳的成长要经历三重考验。第一关是横渡100米宽的涧南沟北岸,两名护泳者如守护神般相随,唯有不休息折返才算闯关成功。第二关增至300米,四名护泳者形成人墙护卫,当抵达对岸土崖下时,胜利者的欢呼惊起枝头栖息的山雀。第三关则是千米远征至姑姑咀,十多名护泳者组成雁阵,护航者与闯关者的心跳声在水面上交织成激昂的乐章。当上岸登上姑姑咀顶那一刻,山风掠过耳畔,极目远眺,层峦叠翠尽收眼底,恍若置身仙境。

岁月长河里,这座水库始终披着神秘面纱。自建库以来,本村子弟从未遭遇险情,反倒是四位外来勇者在此折戟沉沙。最令人扼腕的是那位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营级军官,他的水性堪称一绝,却在这片深潭中永远沉睡。三天后浮起的身躯,让水库更添几分令人敬畏的色彩。

时光流转,当年的顽童已两鬓染霜。每当回村漫步湖畔,耳畔仿佛又响起当年的欢声笑语,眼前依然浮现那抹跃动的波光。柳沟河水库,你是镌刻在时光里的琥珀,封存着我们永不褪色的童年记忆,更流淌着故乡血脉里生生不息的生命韵律。







超过10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